
1
裁判要旨
2
案情
3
裁判
4
評析
在案件審理中,對本案系爭款項是否為借款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眰鶛鄳{證系證明借貸法律關系成立的必要條件之一,本案中,原告提供的證據僅能證明交付事實,無法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借貸合意,未達到高度蓋然性的證明標準,故應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第二種觀點認為,原告證據的證明力明顯優于被告提供的證據,應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分述如下。
1.債權憑證并非證明借貸法律關系成立的必要條件。作為典型的實踐合同,交付事實、借貸合意是判斷自然人借款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通常而言,債權憑證則是證明雙方借貸合意成立最為常見、直接、有力的證據,但無論是從法律文義,還是就客觀事實而言,均不能得出債權憑證是證明借貸合意唯一的依據。前述司法解釋條文采取的是“舉例+兜底”的解釋范式,正是為了涵攝實踐中可能出現的繁復化、多樣態的借貸形式。因此,除債權憑證之外,亦不能排除采用其他證據形式證明雙方借貸合意的存在,如證人證言、雙方聊天記錄等,故而債權憑證并非證明借貸法律關系成立的必要條件。
2.無債權憑證時應合理分配舉證責任、綜合考量證據證明力。在處理欠缺債權憑證的借貸糾紛時,原告無疑需承擔更重的舉證責任,但同樣要注意舉證責任的平衡把握,合理、恰當地將舉證責任分配予被告,并通過釋明,要求被告積極履行示證義務。通過舉證、示證情況,以比較雙方證據證明力的強弱。在處理類似糾紛時,應當著重考慮以下因素。一是雙方當事人熟識程度。借款而無債權憑證往往說明雙方之間有著高度的信賴關系,若彼此間并不熟識,顯然難以出現此種情況。本案中,原告為家中長兄,被告為家中幼弟,被告亦自認原告曾經在生活、經濟上對其多有關照,雙方關系密切,故原告未讓被告出具借條符合人之常情,亦不違背社會常理;二是借款時的具體情境。所謂贈與通常是指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是指贈與人主觀上主動將己方財產給予受贈人。而本案事發突然,被告在所持股票將被強行平倉之際,向原告求助,原告并無主動向被告贈與錢款的動因,現原告明確否認贈與,被告亦無證據證明原告事發時有贈與的意思表示,故可推定原告所述更為符合客觀真實。另,事態的緊急性同樣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告未讓被告出具借條的合理性;三是被告的抗辯及舉證、示證情況。審理中,原告提供了家中數位親屬的證言,而被告未能提供證人證言,僅提供了書社的工商登記材料。因涉案雙方及證人均為親屬關系,家事糾紛具有相對自密、封閉的特點,原告自述內容與證人證言前后相符、互為印證,且經法官當庭詢問,在細節上同樣高度吻合。反觀被告提供的證據,難以證明被告自述內容,無法反映雙方合作經營、收益分配的具體情況。兩相比較,原告證據的證明力明顯優于被告證據,且原告證據達到了與法官心證相洽的標準,據此可認定雙方存在借貸事實。
3.心理測試結論可作為本案裁判的參考依據。心理測試結論是否屬于鑒定意見,目前仍存有較大爭議。但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其證據屬性尚未得到確認,并非法定的證據形式。審判實踐中,法官不會主動啟動心理測試程序,對心理測試結論大都持審慎態度。不可否認的是,心理測試作為一種有限采用并起到輔助作用的手段,對于還原案件客觀真實、補強證據證明力仍然具有積極意義。本案中,被告向法院提出心理測試申請,法院予以準許。心理測試結論系經專業機構科學評測而得,測試結果不利于被告,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強原告證據的證明力,可作為本案裁判的參考依據。
來源:網絡
民間借貸案件中,原告僅憑借金融機構轉賬憑證作為證明借貸關系已經發生的證據而起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對此問題作了規定——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
民間借貸案件審理中,事實認定過程中所涵蓋的經驗法則的選擇與運用,證據證明力的判斷等,都不能通過明確的法律規定來實現,因而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同觀點。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寫的《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5年第3輯(總第63輯)對民間借貸案...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出臺前,對于出借人僅以借款協議、借條等債權憑證提起訴訟,借款人否認借貸事實存在,能否認定借貸事實發生的問題,司法中存在差異。而上述規定第十六條第二款已明確該情形下認定借貸事...
案情簡介龐某提供了與孫某之間的兩次電話錄音證據,孫某在錄音中多次認可2萬元的債務,龐某據此向法院起訴要求孫某歸還借款。孫某多次收到法院傳票傳喚后仍拒不到庭,也未就龐某的主張進行抗辯。法院觀點法院審理認為:龐某與孫某之間的借款關系雖無書面借款...
【案情】 景小甲系景某的女兒,陳某與景某系朋友關系,兩人因生意經常有經濟來往。2007年陳某向景某的銀行賬戶轉入30萬元。2010年景某病重,就與陳某簽訂了協議書一份,對于2006年至2010年間的所有生意往來資金均進行了結算,并立下遺囑...
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借款人抗辯已還款且能提供證據證明的,出借人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證明責任 閱讀提示: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出臺前,對于民間借貸訴訟中借款人抗辯其已經償還借款,舉證責任如何...
被告提出自己是在喝醉酒狀態下書寫的借據雖然不能否定欠條的效力,但是,經合議庭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后,不宜作出欠條存在重大瑕疵,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判決;同樣也不能機械司法,嚴格按照欠條上的數額滿足原告的訴訟請求。因此,法院在審理查明事實情況下,綜...
導讀:僅憑借條,能否認定雙方當事人的借貸關系已經成立是審判實踐中所困惑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小編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大法官相關觀點、法院相關案例、法律法規供讀者參考。大法官杜萬華觀點在真正標準的借款合同關系中,雙方當事...
來源: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全集.合同卷3 人民法院出版社編,本文轉自民事法律參考1、被告的舉證責任實踐中,被告對原告提交的金融機構轉賬憑證的真實性往往不存異議,因為這些憑證的真偽容易核實查清。但對憑證所反映的轉賬目的,被告則可能以轉賬系償還雙...
案例:《沈東紅、揚州市中泰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等船舶營運借款合同糾紛民事申請再審審查民事裁定書》,案號:(2022)最高法民申117號,發布日期:2022年4月8日,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裁判要點轉賬憑證的附言中雖然標明了款項用途,但僅是當事人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