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在企業管理中常見的風險因素及引發的問題
(一)企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表現形式。發生于未來并可能為企業帶來損失的不確定因素,常被稱之為企業的風險。現代企業風險因素有外部、內部風險之分,其中每種風險又各有相應的表現形式。外部風險指的是外部環境對企業目標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如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的變化、行業競爭、科技快速發展、資源及市場變化、經濟環境變化、意外損失、自然災害等。內部風險指的是內部環境對企業目標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如組織經營活動的特點、組織治理結構的缺陷、組織信息系統的故障、組織資產結構的性質及資產管理的局限性、組織缺乏保密意識、泄密事件時有發生、組織人員的道德品質和業務素質未能達到要求等。
(二)企業管理中常見的風險問題。目前,我國企業在風險管理中,常常面臨諸多困難局面,常表現為:企業應對風險能力極低,管理層不能正確識別和評估風險,管理層不能積極、主動、系統地進行風險管理工作,甚至不能進行風險預警,企業目標在企業迅速擴張過程中嚴重偏移,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等。之所以產生上述困境,企業主要存在七大方面的問題:缺乏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在內的完整的風險管理組織;缺乏必備的風險意識;缺乏正常的業務流程;缺乏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缺乏業務操作規程;缺乏對企業內控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
二、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
從傳統的差錯防弊的財務審計轉向管理審計、經營審計、績效審計、咨詢業務方向,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內部審計必須從以下四個職能方面著手。
1.動態監督:在審計內容上,以效益審計、責任審計、內控審計制度為主;在審計重點上,尤為突出對經營管理狀態實時動態監督;在審計方法上,實行審計與調研相結合,由事后監督向事前、事中控制轉變,并加強綜合審計。
2.管理控制:在企業集團規模擴大、經營領域延伸的狀態下,內部審計在如下幾方面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清晰地凸現出來,包括評價企業計劃、預決算方案、投資可行性,評價生產組織內控制度的有效性,解釋企業經營中的弊端等。
3.決策服務:從傳統角度講,內部審計須及時、準確地向企業管理層報告關于差錯防弊、資產保護等方面的信息,當前,它還應針對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環節,切實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協助管理人員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業的各項活動,進一步合理使用資源,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企業內部經濟效益。
4.咨詢顧問:這是企業內部審計職能所延伸出的亮點之處。在企業內部,一名審計師雖然不承擔管理責任,但應該通過提供建議、培訓等具體可行的方式,為企業增值、改善企業的風險管理和控制過程等而努力。
三、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作用
(一)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常見內容
1.以財務審計為基礎。開展財務審計,能反映企業各項資產、負債和損益核算的真實情況,它包括審查會計資料的正確性、真實性和完善性,審查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及遵守財經法規情況,審查會計組織的健全度和會計制度得以貫徹執行的情況。
2.以經濟效益審計為重點。從內容上而言,經濟效益審計須對財務收支、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進行審計。它應以降低成本為中心,審查企業投入產出的整個經濟活動是否具備經濟性、效率性;審計企業產供銷計劃、人財物管理、經濟決策及內控制度等是否科學、合理、健全、有效;對各項目審計之后即是綜合分析,針對薄弱環節和潛在漏洞,提出建設性意見。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和各環節進行經濟效益審計,不斷拓寬效益審計的領域,以找到更多風險問題,找出改進的具體措施,從根本上促使企業增收節支、開源節流、挖掘內部潛力、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3.以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為核心。內部管理審計必須審查單位內部控制度是否健全、運功轉是否正常、自我調節能力是否具備或良好。如果只審計企業財務數據,卻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給予系統性評價,在此情況下,是絕對無法發現并客觀評價企業內部潛在風險的,實質性和預防性的管理意見和建議就更加不可能被提出。
4.開展專項審計調查與各項咨詢業務。通過專項審計調查,企業集團領導可為經營決策找到政策上和經濟上的論證,進而在對重大經營業務、項目投資等方面實施風險評估,以防止決策失誤、避免經濟損失。并在面臨反映經濟活動中具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時,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改進建議和意見,甚至客觀評價企業各項決策實施后取得的經營成果,最終促使企業集團領導快速了解改革措施的力度,及決策行為的完善程度、對公司資源的利用程度。開展內部控制培訓業務,是促使企業中各級管理人員了解各個業務職能領域的控制目標和控制程序的最好辦法。
(二)審計在企業內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識別風險。定期研究風險,搜集整理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且形成風險列表,此為識別風險須面臨的實質問題。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到信息管理、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領域和環節,均存在各種各樣的管理漏洞。在企業實際管理中,常見風險有信息量不足或虛假而導致決策錯誤;自動付款系統設計并不完美,不能識別虛假供應商;信息系統故障;客戶投訴幾率增高,企業信譽受損;大宗采購業務未按程序招標,簽訂合同、審批付款、驗收保管時未能做到職責分離等。
2.評估風險。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企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均應進行確認、分析。評估風險時,常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既要分析判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又要分析風險對實現企業目標產生影響的嚴重程度。
四、結語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的職能除了要包含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運營審計,同時還應涉及合同審計、第三方審計、績效審計、舞弊審計、安全審計、隱私審計、信息技術審計、質量審計、盡職調查、咨詢服務、風險控制評估等。
21世紀初,**世通、安-然等一批大的上市公司的會計丑聞事件,其引發的誠信危機令全球震撼。以此為警惕,伴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營領域日漸延伸,管理幅度與程序也日益增加,避免信息傳遞和管理制度的滯后和某方面的缺陷,防范經營和投資風險,降低企業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均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將其工作重點逐漸轉移到經營管理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及咨詢服務方面,以此保障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內部審計是一種積極的管理審計,具有獨立性、廣泛性、綜合性、積極性的特點,內部審計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但是,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不論是在法律法規的建設上,還是在機構設置、人員素質上都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內部審計的要...
摘 要: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活動,并作為對該組織的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協助組織的管理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促進有效的控制成本費用,達到服務于企業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內部審...
會計信息是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和債權人等改善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做出投資決策、防范經營風險的主要依據。提供可靠公允的會計信息是現代會計的基本目標,而目前國內外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經成為社會譴責的焦點,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了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
1.建設工程法律法規有哪些 1.與建設工程監理有關的建設工程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建設工程監理規范》是目前與建設工程監理密切相關的、最重要的法律法規文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2)總則 ...
一、管理過程審計 管理過程審計是指以計劃、組織、決策和控制等管理職能為對象的一種經濟效益審計。它通過對各種管理職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以考查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素質的優劣以及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并針對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
目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及部分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都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部審計現狀不容樂觀,尚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設置不合理,獨立性較差。 2、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 3、內部審計人...
一、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概念理解 公司治理,是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協調公司制度下公司內部不同利益相關之間的利益和行為等一系列法規制度的統稱。從狹義的角度來解釋公司治理,應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后為調整其利益、矛盾而派生出來的一種機制,并通過...
1.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授權的企業組織有以下幾種一、授權的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如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于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鐵路運輸企業,...
一、審計的獨立性本質界定 獨立性是審計(包括內部審計)的靈魂和本質,盡管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不同作用,但獨立性卻是兩種職業的共同要求。獨立性和客觀性構成了內部審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是內部審計職業化進程中的奠基石。雖然,...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銀行業務數據化、電子化、程序化程度越來越高,現場審計方式已難以適應審計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的發展要求。于是,非現場審計應運而生,它就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一種審計監督。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主要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