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申請人行使該項權利并非沒有限制;無論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還是申請訴中財產保全,若發(fā)生“申請有錯誤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第105條規(guī)定,“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而何為“申請有錯誤”,本文將就此作出簡要分析。
“財產保全申請錯誤”屬“一般侵權行為”
根據《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因申請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屬“侵權責任糾紛”;即申請人因財產保全錯誤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為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第1165條規(guī)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1166條規(guī)定,“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guī)定。”即上述規(guī)定將“侵權行為”區(qū)分為“一般侵權行為”和“特殊侵權行為”,分別應承擔“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在《民法典》施行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目前已廢止)的相關規(guī)定與上述《民法典》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只要其活動或者所管理的人或者物損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除非有法定的免責事由,否則行為人就要承擔侵權責任(這種責任的承擔,并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意識狀態(tài),而只考慮損害結果和免責事由,故又被稱為客觀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造成損害并不必然承擔賠償責任,必須要看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有過錯有責任,無過錯無責任。一般地,財產保全損害責任適用過錯責任。“過錯責任原則”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行為人才承擔相應責任:
1、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某行為。
在“財產保全錯誤”的認定中,申請人實施了“財產保全”的行為。
2、行為人實施的該行為造成了損害結果,即受害人的民事權益受到損害。
“損害”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民事權益造成的不利后果。在“財產保全錯誤”的認定中,被申請人的財產因申請人的“財產保全”行為而受到損害(如被凍結的銀行賬戶、被查封的房產/股權、被扣押的車輛等無法使用等情形),即屬“民事權益”受到損害。
3、行為人實施該行為時在主觀上存在過錯。
在“過錯責任原則”中,“過錯”是確定行為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的核心要件,也是法院審理侵權案件的主要考慮因素。行為人的行為造成損害并不必然承擔侵權責任,必須要看其是否有過錯。而“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導致某一損害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該后果發(fā)生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者輕信而使自己未履行應有注意義務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即行為人對損害后果的發(fā)生并不希望、并不放任。對“故意”的判斷較為容易,而對“過失”的判斷則通常依據“行為人是否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的義務”、“行為人是否已盡到一個合理人的注意義務”來確定。
在“財產保全錯誤”的認定中,法院通常在過錯的程度上要求“故意”或“重大過失”。
4、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行為人的行為作為原因,損害事實作為結果,在二者之間存在的前者導致后者發(fā)生的客觀聯系。因果關系是侵權責任的重要構成要件。
在“財產保全錯誤”的認定中,“因果關系”是指被申請人被保全的財產受到損害與申請人的“財產保全”行為存在客觀聯系。
在過錯責任原則中,通常由受害人證明行為人是否有過錯,但在一些情況下也適用過錯推定。所謂過錯推定,是指根據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實質就是從侵害事實中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免除了受害人對過錯的舉證責任,加重了行為人的證明責任,更有利于保護受害一方的利益,也可更有效地制裁侵權行為。《民法典》規(guī)定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內受到損害的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物件損害責任主要適用過錯推定;而“財產保全錯誤”的責任并未規(guī)定在“過錯推定”原則中。
申請保全是當事人的一項重要訴訟/仲裁權利,但保全行為不得具有惡意或重大過失;如保全行為客觀上構成侵權,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為防止被告轉移財產使判決難以執(zhí)行,會在提供相應擔保的情況下申請法院對被告的財產進行保全,保全金額限于原告訴訟請求的范圍。 申請有錯誤的,保全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
文章來源:《法律適用》2016年第1期 一、問題的提出 《民事訴訟法》第105條規(guī)定: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學術界普遍認為,在申請有錯誤的損害賠償責任中,被申請人的損害是由申請人錯誤地申請民事保全的...
裁判要旨:保全金額超過實際債權的,應參照被執(zhí)行人被凍結資金客觀存在的相關損失,以及被執(zhí)行人在基礎法律關系中存在的違約事實等因素綜合判斷,被保全財產的孳息等損失完全由被執(zhí)行人承擔顯然有失公平,應酌情裁判由申請人承擔相應責任。案情介紹:一、申請...
申請財產保全的人,應當是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的一方,當申請人不享有權利時,申請保全他方財產就是錯誤的,并可能造成另一方的財產損失。比如,錯誤扣押運輸工具會減少運輸收益;錯誤凍結資金會影響企業(yè)生產。因此,申請保全錯誤,給他方造成損失的,申請...
【裁判要點】訴訟保全錯誤損害賠償責任的認定應適用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的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即: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具有違法性、有損害結果、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而不應簡單地以申請人的訴訟或仲裁請求是否獲得支持為依據。【裁判...
背景:01財產保全制度對于防止對方當事人轉移隱匿財產,保證將來生效判決的執(zhí)行及當事人利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工程款糾紛司法實踐中,施工方為討要工程款查封發(fā)包方財產,也可能促使發(fā)包方以違法保全為由,提起因申請訴中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訴訟。案情...
可以,這是法院的權力,也是職責所在。 一、夫妻雙方一方借貸,另一方不知情,是否構成夫妻共同債務? 其判斷的標準并不是一方是否知情!如老公在外做生意,掙的錢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男方做生意時借了錢,女方在家不知道,但這筆債務,顯然是共同債務。 二...
申請強制執(zhí)行,要求法院對查封的物品進行評估、拍賣。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zhí)行員執(zhí)行。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后未起訴有什么后...
所謂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就是在民事訴訟中,被保險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之前,根據保險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在被保險人申請財產保全錯誤致使被申請人遭受損失時,保險人對于由法院生效判決認定的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商業(yè)保險行為。 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