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訴違法征地的流程是什么
1、審理前的準備
審理前的準備,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至開庭審理前,為保證庭審工作的順利進行,由審判人員依法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工作的總稱。
(一)組成合議庭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由審判員或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成員應是3人以上的單數。
(二)交換訴狀
交換訴狀主要向被和原告發送有關文書。一方面,人民法院應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和應訴通知書發送被告,通知被告應訴。另一方面,人民法院應在收到被告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并提供作出具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不過,提交答辯狀是被告的一項權利,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人民法院的審理。但被告在法定時間內,不提交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逾期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和依據,判決被告敗訴。
(三)處理管轄異議
當事人對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有權提出異議。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在收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受訴人民法院應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則應裁定駁回。
(四)審查訴訟文書和調查收集證據
這是審理前準備的中心內容。通過對原。被告提供的起訴狀、答辯狀和各種證據的審查,人民法院可以全面了解案情,熟悉原告的訴訟請求和理由、被告的答辯理由及案件的爭議點。人民法院如果發現當事人雙方材料或證據不全,應當通知當事人補充;對當事人不能收集的材料和證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需要主動調查收集證據。對于案情比較復雜或者證據數量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向對方出示或者交換證據,并將交換證據的情況記錄在卷。
(五)審查其它內容
在了解案情的基礎上,人民法院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審查和決定下列事項:更換和追加當事人;決定或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決定近的合并與分離;確定審理的形式;決定開庭審理的時間、地點等。
2、庭審程序
(一)庭審方式
庭審是受訴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庭上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的訴訟活動。庭審的主要要任務是,通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審查核實證據。查明案件事實,適用法律、法規,以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必須進行開庭審理。開庭審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必須采取言詞審理的方式。
2.以公開審理為原則。
3.審理行政案件一般不適用調解。
(二)庭審程序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必須依據法定程序進行。一般的庭審程序分為六個階段:
(1).開庭準備。人民法院應在開庭前3日傳喚、通知當事人、訴訟參與人按時出庭參加訴訟。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張貼公告,載明開庭時間、地點、案由等。
(2).開庭審理。開庭審理時,審判長要核對當事人、訴訟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等。
(3).法庭調查。法院調查是庭審的重要階段,主要任務是通過當事人陳述和證人作證,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現場筆錄、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來查明案件事實,審查核實證據,為法庭辯論奠定基礎。法庭調查的基本順序是:
第一,詢問當事人和當事人的陳述;
第二,通知證人到庭作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詢問證人,宣讀未到庭證人的證人證言;
第三,通知鑒定人到庭,告知其權利義務,詢問鑒定人,宣讀鑒定結論;
第四,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第五,通知勘驗人到庭,告知其權利義務,宣讀勘驗筆錄。
(4).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是指在合議庭主持下,各方當事人就本案事實和證據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闡明自己的觀點論述自己的意見,反駁對方的主張,進行言詞辯論的訴訟活動。法庭辯論的順序是: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答辯;互相辯論。在法庭辯論中,審判人員始終處于指揮者和組織者的地位,應引導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辯論;同時,審判人員應為各方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平等的辯論機會,保障并便利他們充分行使辯論權。
(5).合議庭評議。法庭辯論結束后,合議庭休庭,由全體成員對案件進行評議。評議不對外公開,采取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評議應當制定笑聲錄,對不同意見也必須如實記入筆錄,評議筆錄由合議庭全體成員及書記員簽名。
(6).宣讀判決。合議庭評議后,審判長應宣布繼續并宣讀判決。如果不能當庭宣判,審判長應宣布另定日期宣判。
(三)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判決。不過,鑒定、處理管轄權異議和中止訴訟的期間不計算在內。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延長審理期限,應當直接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同時報中級人法院備案。
3、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排除
妨害行政訴訟行為的排除,是為了維護行政訴訟程序對妨害訴訟的違法行為所采取的強制性的排除措施,主要適用于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
以下行為構成妨害行政訴訟的行為:
(1)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執行的;
(2)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
(3)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4)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6)對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人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對于上述行為,人民法院采取的排除措施主要有:訓誡、責令具結悔過、罰款及司法拘留。其中,罰款的數額應在1000元以下,拘留的天數應在15日以下。嚴重妨害行政訴訟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人民法院在采取排除妨害行政訴訟的強制時應遵循排除措施的形式與妨害行為的性質相適應,排除措施程度與妨害行為的情節相適應的原則。其中罰款、司法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準。當事人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4、案件的移送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發現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違反政紀或犯罪行為,或被處罰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將案件全部或者部分移送給有關部門處理的措施。接受移送的有關機關,應依法履行追究查處的職責。這種移送不同于移送管轄,而是主管事項的移送。被移送的案件主要包括刑事案件、內部行政案件及應當由其他部門處理的行政違法案件等。
5、司法建議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時,人民法院可以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因此,在行政訴訟中,司法建議是保證行政裁判執行的手段之一。
網小編提醒您:起訴征地程序,關鍵是在庭審。庭審是受訴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庭上對行政案件進行審理的訴訟活動。如果你有其他問題,可以向我們的律師進行咨詢。
導讀:實踐中,為了拿到盡可能高的補償,有的人選擇了當釘子戶,希望通過拖延時間來增加籌碼;有人認為自己要表現得霸道一點,兇一點,得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決心和勇氣,這樣才能逼對方讓步;有人認為只有層層上訪,把事情往上告才能解決問題;有人認為應該通過...
征地程序違法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行政法治原則要求具體行政行為要符合法定程序,否則就是行政程序違法,我國無論立法還是實務,一直存在輕程序的錯誤傾向,在土地征收中也不例外,在征地中,違反程序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方面:1、違反征地流程順...
提到征地拆遷,很多人對這個詞匯尤為敏感。從目前征地拆遷的大環境來看,操作進展并不容樂觀。征收方的違法強拆,被征收人的暴力抗拆,征收補償費用偏低、被截留等等,都讓征地拆遷糾紛頻頻發生,一是損害政府權威,二是嚴重損害了被征收人的利益,不利于地方...
虛增一倍多的拆遷面積,額外支付的10億元拆遷款,8名涉案官員……前不久,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一份關于陜西西安高新區三星閃存芯片項目征地拆遷腐敗窩案的一組數據令人觸目驚心。上述拆遷案件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絕非個例。當前,盡管違法違規征地拆遷現象已...
非法征地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是非常的常見了,征收方經常不會按照法定的程序去征地,通常以各種理由非法征收老百姓的土地,以盡快達到征地的目的。那么,地方政府非法批地的形式是什么呢?如遇到非法征地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非法批地的三種形式地方政府越位...
國家對于土地的管理,是基于土地公有制和集體制混合的結果,為了社會發展,國家有時會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征收,獲得土地所有權,統一進行改建,對于被征地的主體,相應的也會給予一定補償。那么實際國家征地流程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在農村土地征收中,什么樣的征收是違法征地依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違法征收土地的情形包括非法占用土地、未經批準征收土地、征收土地超出征收范圍、以欺詐的方式取得土地征收資格等。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
針對目前地方政府在非法征地拆遷中的做法,農民應當采取如下的對策,來維護自己的合法土地權益:一、對地方政府采用一些招數非法強征強拆時,農民的策略征地拆遷補償安置不合理,無論是地方政府怎么折騰,農民就是不簽字。只要是不簽字,土地、房屋的合法使用...
暴力拆遷暴力拆遷指通過暴力手段強制進行征地拆遷的行為。停水、斷電、放狗、放蛇;在白天強行沖進釘子戶的家中一通亂砸;或是在夜晚強行入戶將酣睡的居民抬出并控制住,瞬間就將人房屋夷為平地,這些行為都被稱為暴力拆遷。產生原因我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
導讀:實踐中,為了拿到盡可能高的補償,有的人選擇了當釘子戶,希望通過拖延時間來增加籌碼;有人認為自己要表現得霸道一點,兇一點,得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決心和勇氣,這樣才能逼對方讓步;有人認為只有層層上訪,把事情往上告才能解決問題;有人認為應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