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回放】 原告海斯曼公司是名稱為跑步機(HSM-T09B2)(專利號:ZL2016 3 0134728.3)的外觀設計專利的權利人。2017年4月6日、4月12日,原告分別對被告康瑞達公司的官方網站及該公司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銷售網站向公證處申請網頁公證;并于同年4月17日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法院根據原告申請采取訴前證據保全措施,到被告公司查扣了涉案侵權產品。原告認為被告構成專利侵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立案后,原告向法院提出財產保金申請。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
一、委托生產侵犯專利權商品構成犯罪嗎有法律責任。委托合同,是指受托人為委托人辦理委托事務,委托人支付約定報酬或不支付報酬的合同,委托合同的受托人處理受托事務的后果,直接歸委托人承受,受托人的行為視為委托人的行為,受托人行為引發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擔。專利侵權案件中,只要能證實上述委托與接受委托的關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生產被控侵權產品,應當視為委托人為被控侵權產品的制造者。因此,有關制造的侵權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應當由委托人承擔。《專利法》第十一條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時,將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作為一類案由正式寫入規定,納入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從性質來說,惡意訴訟的實質是對訴權的濫用。正確劃分惡意訴訟和正當維權的界限,有利于達到保護權利與防止權利濫用的平衡。小編今天帶來了相關裁判規則與司法觀點。裁判規則1.非真正著作權人以權利人身份通過訴訟形式牟取不當利益,具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直接故意的,構成惡意訴訟——魏章莉與謝家興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案例要旨:惡意訴訟應具備侵害行為、主觀過錯、......

導讀:在專利侵權案件中,先用權作為一種抗辯理由,一直被廣泛援用。那么,專利侵權案件中,先用權如何適用?我們為你準備了相關法律條文與知識,希望給你一定的參考。先用權是指非人在專利權人申請專利的申請日之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做...
專利間接侵權行為在我國的法律依據 1.專利法的規定 我國現行《專利法》對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構成以及責任追究沒有明文規定。 2.《民法通則》和最高院司法解釋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7)第130條規定了共同侵權及其責任承擔方...
侵犯專利權怎么認定侵犯專利權的認定:從我國專利法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構成專利侵權行為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有被侵犯的有效的專利權存在。一項發明創造只有在其被授予專利權的有效期間內,才受法律保護,第三人實施該項發明創造才有可能構成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侵權起訴多久立案因專利侵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在案件進行受理后,符合起訴條件的,應該在七天內進行立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條件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
在中小企業邁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仍有不少企業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不足,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那么,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進行專利維權?發現專利被侵權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國內專利維權有哪些途徑?專利維權途徑自行和解: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
1.侵犯專利有什么法律懲罰 《專利法》 第五十七條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
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直接侵權行為。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
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曾經在某份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某法院在審理某產品發明專利侵權案件的過程中,直接將原告生產的某專利技術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進行了詳細的對比,最后認定被告生產的產品與原告專利技術產品一致,因而判定被告侵權。可能對于...
【裁判要旨】功能性特征的識別及其保護范圍的確定一直是專利侵權案件的審理難點。本案即系人民法院準確認定專利功能性特征保護范圍的典型案例。本案判決的突出意義在于,囿于舉證限制,在功能性表述特征應否識別為功能性特征或其例外存在較大爭議的情況下,雖...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民事判決書(2016)滬73民初113號原告: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某某,該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何某,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一,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