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時工的工傷賠償】
第一、雖然勞動者系臨時工,并與公司簽訂了《臨時工協議書》,但依據勞動法規定,在實行勞動合同制后,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區別實質上已消失,勞動者應享有與正式員工同等待遇,與正式員工同工同酬。
第二、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職工,其在因公出差途中發生人身傷害符合工傷的情形,應當享有要求單位給予工傷待遇的權利。
第三、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勞動者繳納社會勞動保險、也沒有及時為其申報工傷,故本來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就應當由用人單位自身負擔。
【臨時工賠償標準】
臨時工,作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用工形式,是相對于正式工(固定工)而言的,1989年國務院發布《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規定》中,明確“臨時工”系指用于臨時性、季節性生產崗位,簽訂、在用人單位使用期限不超過1年的人員。臨時工在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上、享有的勞動保障權益上、政府部門對其實行的管理方式上,都不同于固定工、合同工。但1995年《勞動法》開始實施后,全面建立通過訂立勞動合同來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合同制度,“臨時工”作為一種用工形式已經不存在。
勞動部辦公廳在《對〈關于臨時工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6]238號)中明確指出:“《勞動法》實施后,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職工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
2001年10月,國務院在清理行政法規時,即宣布《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暫行規定》失效,理由是“調整對象已消失”。用人單位在臨時性和常年性工作崗位上的用工,都必須訂立勞動合同,參加各種保險。在臨時性工作崗位的用工,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也可訂立短期勞動合同。因此過去意義上相對于正式工而言的臨時工已經不存在。用人單位在臨時性崗位上用工,也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建立各種社會保險,使其享有相關的福利待遇,但在上可以有所區別。
用人單位的所有勞動者,不論是企業干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在工作過程中因工負傷,均應由用人單位給予,予以醫療搶救,臨時工也不例外。臨時工也屬于勞動法律法規的保護范圍,在工作中受傷理應享受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用人單位除在停工留薪期內按月支付原工資外,還應該支付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費用。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聊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聊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建筑地勞動的人員通常是農民工和臨時工。如果有簽勞動合同,則按照工傷賠償標準要求賠償。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則可以按照人身損害賠償標準要求賠償。建筑工地發生人身損害,有三種方式可以獲得賠償。一是雙方根據具體情況協商確定賠償數額,二是法院人身傷...
上下班途中遭遇車禍的可認定為工傷。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
因工受傷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是,在建設領域,轉包、違法分包普遍存在,轉承包人、違法分承包人很多都是自然人,他們不是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通常被叫作包工頭。因此,雇員與包工頭之間形成的不是勞動關系,而是雇傭關系。那么受雇于包工頭的雇員...
一、建筑工程臨時工如何認定工傷建筑工程臨時工受傷,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成立了勞動關系,或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投保了工傷保險的,則勞動者可以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若勞動者無法證明其與用人單位成立勞動關系,勞動者在提供勞務過程中受傷的,...
工傷醫藥費賠償標準是多少? 1.工傷的賠償標準是依據《工傷保險條例》以及各地市出臺貫徹實施《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確定的。 2.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如受傷被認定為工傷,可享受如下工傷待遇: (1)醫藥費由用人單位全額...
工傷賠償 我們知道當員工在工作期間遭受一定的損傷或者是事故,是需要申請一定的賠償,那賠償的項目有很多,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醫療費,護理費等相關方面的費用,而今天主要為大家分享的...
一、六級工傷單位賠償標準是多少錢 工傷保險待遇標準是指工傷職工、工亡職工親屬依法應當享受的補償項目和標準。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工傷補償項目如下: ...
臨時工干幾天活因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傷害的,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按《勞動法》規定,沒有正式工與臨時工之分,都是勞動合同制職工,只有合同期限不同,享有平等的權利。只要是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無論工作時間長短,遭受事故傷害,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
案例要旨人民法院審理工傷糾紛案件一般需以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為前提,但如果不是因勞動者自身的原因導致其未能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又以超過法定申請期限為由不予受理的情況下,勞動者訴至法院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