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最早的師德標準 古之學者必有師.上古時代,很早就出現了教師這一職業.但那時的教師是什么樣,其風范若何,由于無文獻記載,后人已很難稽考. 傳說堯帝和舜帝在位的時候,曾經任命契這個人作“司徒”.“司徒”這個稱謂,后來演變為一種官職,推其本義,就是管理和教育學生的意思,也就是現在的教師.堯舜為什么要任命一個“司徒”呢?因為當時“百姓不親,五品不遜”---社會風氣不正、天下大亂,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要找個人出來管一管,怎么管?當時的說法是---“敬敷五教”. “敬敷五教”在中國教育史和文化史上是一個很重要、很值得研討的命題.首先,這里面提出了實施教育的目的,即“五教”.“五教”是針對五種主要的社會人際關系來實施教育.古人認為,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構成社會最重要的五種人際關系,稱為“五倫”.“五倫”是自然而然的,既是人的天性,又是自然的規律. 順應著人的天性可以建構起社會倫理基礎,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可以建立起社會道德標準,這既是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文明社會的開端、和諧社會的基礎.后來孟子又進一步將“五教”表述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使之成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亦成為數千年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由此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教育的源頭活水是做人教育,而非知識傳授.古代圣賢相信,只有教育學生學會理解和處理好這五種社會人際關系,學會做人,才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個人人生幸福、家庭美滿、事業成功,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其次,“敬”、“敷”兩字也值得回味.“敬”是對教育者職業態度的要求,“圣賢進德修業,不離一敬”.“敬”的反義詞是“肆”,就是隨意、放任、不負責任的意思,就是無法履行教書育人的責任.“敷”是傳播、流布的意思,教師要傳經布道,不僅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還要有以天下為己任、兼愛他人和誨人不倦的精神. 按照這樣的標準,堯舜最終選用契作了司徒,承擔起育人的重任.契是商代的祖先,曾經協助大禹治水,表現出了很高的才能.但作為教師,僅有高人一籌的才能是不夠的.關于契,《列女傳》稱“契之性聰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可見契的成就主要不是因為他治理過水災,而在于他“能育其教”---在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因而為當時和后世的人們所紀念.契的秉性是“聰明而仁”,“聰明”是天賦,是見識;“仁”是愛心,是品格.二者兼具,故能擔負起育人的責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或者叫做“德才兼備”.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去做教師.契這個人,恐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后世樹立起來的第一個師表風范,他身上體現出的“聰明而仁”的秉性,也可視為我國最早的教師職業道德標準. 春秋戰國時期,又是一個天下擾攘、充滿紛爭的年代,于是有百家諸子并起,為亂世開太平藥方.諸子其實都是職業教師,私人講學,坐而論道,各有一班學生相追隨.諸子雖然不是別人任命出來的教師,但也應是循循善誘、諳通育人之道的教育家,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生徒前來追隨呢?是故在他們的著作中,也保存下來許多有關教育和教師的論述,雖吉光片羽,卻彌足珍貴,其中很多經典的詞語,被直接引用到后世制定的師德規范中. 孔子是被尊崇為“萬古師表”的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授業.”(《孔子世家》)孔子退居家中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他大概沒想過到處去張貼招生廣告,結果還是引來了四面八方的大批學子向他問學.對此,可用孔子自己的話作一解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是知行合一的,他的教育主張來源于他的教育實踐,“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如果教師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又怎么能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呢?孔子教導學生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自己也是這么去做的.對此,孔子的學生子貢評價說:“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在他的學生眼中,“仁且智”是孔夫子身上體現出來的鮮明特點,也是孔子被后人看作圣人的主要原因,這與前面談到的契的“聰明而仁”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可不可以說---“仁且智”,是古代中國對于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師表風范的最高追求? 朱熹手訂《白鹿洞教條》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剛剛出任南康軍(今江西九江星子縣)郡守不久的大教育家朱熹,決定在廬山東麓的白鹿洞創辦書院.在這里,他親手制訂了著名的《白鹿洞教條》: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立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 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接物之要. 這是中國教育史上值得特別紀念的一件大事.由于朱。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中國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關系到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賦予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除了用法律來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保障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還加強教師隊伍的規范化管理,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優化和提高。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以及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擴展資料
有關教師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
依法執教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規定,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逐步使教育教學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
1.依法執教的主體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學?;蚱渌逃龣C構中任教的教師和其他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員。
2.作為整個教育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實施教育的教師的執教活動,必須依照教育法律進行并受教育法律調整和規范。
3.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行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隨意放棄,而是集權利處義務為一體,表現為權利和義務的雙重性。
一、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二、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三、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學記》是我國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獻之一。
成文于戰國末期,由漢儒記錄編輯,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文章中對當時教師的素質的闡述,標示出中國古代的教師素質曾經有過的高度,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其實我們的很多的教育理念并沒有如我們的想象一樣超越了古人。 本文就《學記》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 一、教師需具備一流的道德學識水準 《學記》為當時的國家設立了一個教學計劃,提出了大學教育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程序:“學校里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等基本閱讀能力的情況,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親近同學,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在廣博的學習和親近老師,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這一階段學習合格叫做小成。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推論事理,并有堅強的信念,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達到這一階段的學習標準叫做大成?!?/p>
《學記》以“知類通達”為學習的最高目標,照后世著名學者王夫之的解釋,就是“通所知以達于行”,這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極高,《學記》還認為:“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教化百姓,移風易俗,周圍的人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會來歸順他。”通過這樣長期的大學教育培養的人才,道德學識水準已達到了理想化的程度,可以想見,作為執掌當時的最高等教育并由君王認真考察挑選的教師,當然需具備更高的道德學識水準,具有在當時國家級的可比性。
我們知道,先秦時期教育并不普及,名師如孔子,亦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之說,成才率似乎也不高,而其中“可以為師”的好象沒有幾個人,漢代專置五經博士,由他們任大學教師之職,道德學識水準要求極高,選拔也極嚴,全國僅十余人?!秾W記》還這樣描述了古代君王對教師師德的敬重:“古代君王以選擇教師為首要任務。”
“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師是難能可貴的。尊敬教師才能重視他傳授的道。
在上的君王能尊師重道,百姓才能專心求學。根據禮制,教師被天子召見,可以免去朝見君王的禮節,這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的緣故?!?/p>
“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或官吏穿著禮服,備有祭菜來祭祀先哲,表示尊師重道。”應當說,在當時的社會體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是極為崇高的,很多方面甚至于已經超過了當時的政府官吏。
這當然與教師所具備的道德學識水準緊密相關。 二、教師需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流的道德學識水準并非作為教師的唯一條件,《學記》還要求教師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
《學記》論述了很多的教育教學原則和方法,為現代的教育學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財富,諸如“預”的原則,及時施教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啟發性原則,“相觀而善”的原則等等,其思想的精華至今為教育工作者廣泛運用,這里暫不展開論述。我們只就古代教師素質來看,會發現《學記》對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也有極高的要求,具體地說《學記》要求稱職的教師不僅掌握這些教學的基本原則,還要能根據這種原則而實施自己的教學。
《學記》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保證教師素質,《學記》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有真才實學,“ 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作個好教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并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
此外還必須教學有方:“誘導而不強牽;勸勉而不強制;指導學習的門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另外要有進取心:“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鉆研。”這些要求,在當時比較落后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體現了超越時代的先進性,到現在仍然煥發智慧與理性的光彩。
《學記》認為教師教學的基本特點是要善于啟發誘導,指出:“能博喻,然后能為師?!敝挥猩朴诙喾絾l誘導的人才能當教師。
這里的“博喻”很不容易做到,現代的教師在課堂上對所教學科能隨心所欲、旁征博引的并能恰到好處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是不多見的,可見《學記》要求古代教師教學水平達到的高度?!秾W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觀而弗語”、“開而弗達?!?/p>
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經常加以檢查指點,啟發誘導,但不要灌輸,不要包辦代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秾W記》還認為“好的教師不僅給人以知識,還要誘導學生自覺地跟著他學。
教師講課,要簡單明確,精練而完善,舉例不多,但能說明問題?!边@些意見對現代教師的教學仍然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學記》對不合格的教師,有如下闡述:“今天的教師,單靠朗誦課文,大量灌輸,一味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們不能安下心來求學。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學的方法違背了教學的原則,提出的要求不合學生的實際?!辈⒅赋隽怂鶐淼膰乐睾蠊骸斑@樣,學生就會痛惡他的學業,并怨恨他的老師,苦于學業的艱難,而不懂得它的好處。
即使學習結業,他所學的東西必然忘得快,教學的目的也。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孔子說:“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要求教育者要不斷地學習,吸取更多的知識營養,教育學生要孜孜不倦,把全部精力投身到教育事業??鬃佑终f:“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時習之”;“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他自身不僅好學樂學,而且終生如此。
后代學者、教師,大多好學不倦。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四十年幾乎沒有間斷,表現出對學生的厚愛、對教育的執著。
教育是高尚的事業,需要極大的責任心和熱情。教師對待學生,就應該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幫助其成人、成才。
以身作則,反躬自省??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強調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則的教育原則。
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者,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最好的資源。因此,儒家經典大多強調力行,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義者。
在教育上,教育學生既有言教,也有身教。言教在于說理,提高道德認識;身教在于示范,實際指導行為方法,這體現了儒家的一貫主張。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凡事反求諸己,嚴于律己,時時反思,成為古代先賢修身養性的自覺行為。
孔子的學生曾子深得老師的影響,他講:“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今天,教師在教學中提倡反思性教學,不就是反躬自省在當代的延伸嗎? 教學相長,相互尊重。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友輔仁”;“德不孤,必有鄰”。
《學記》中說:“相觀而善之謂摩”,指出教學中要相互觀摩、切磋,提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韓愈則明確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種觀點,在以人為本,倡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今天看來,更具有極其現實的意義。
“己欲立而立仁,己欲達而達人”。學習與進修,都要做到相互尊重與體諒,這樣才能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境界。
立志樂道,甘于奉獻。 傳統師德強調積極人世,以“出世” 的精神,干一番“人世”的大事業,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
在老百姓心目中,教師是與天、地、君、親并舉者。這就決定了教師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所以,教師一般都具有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進退、熱愛本職工作、專注投入的高尚品格。 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傳統師德非常重視嚴于律己、身體力行、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鬃犹岢觥肮院穸∝熡谌恕保ā墩撜Z·衛靈公》)。
董仲舒則主張教師“治我”要嚴, 待人要寬,“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論語·仁義法》)。這樣做,不僅體現了傳統師德之美,而且說明教師只有成為“人之模范”,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
樂教善教,講究教法。荀子提出為師的四個條件,實際就是教學道德。
他說“師數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著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p>
(《荀子· 致士》)只有具備了上述四方面條件者方可為師。也就是說為師者不僅要樂教,還要善教,即強調實施教育要有科學合理的施教途徑和方法。
傳統師德對教學之德的要求,具體說可分為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循序漸進等方面。這些都是當今師德建設有益的不可多得的借鑒。
有教無類,教書育人。孔子極力倡導“有教無類”,主張不論其貴賤、貧富、長幼、華夷、智愚,均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在他的學生中,有來自不同階層和地域的學生。從教育史上來說,“有教無類”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視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師德品質。
古人把教師的職責歸結為“傳道” 、“授業” 、“解惑”三條, 歸根結底還是教書和育人兩個方面。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對為師者的必然要求。
教書育人,就是通過教書, 既向學生傳授知識, 又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p>
(《禮記·文王世子》)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同時也是由教師的社會責任決定的。 大教無痕,相反相成。
-老子說:“大音稀聲,大象無形”,是說,真正的道理是不必大聲傳導的。“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言外之意就是,大愛無痕,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事。教師應該深明管理的藝術,這樣才能達到大教無痕,正如老子所說:“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在這里,“無為”、“好靜”、“無事”、“無欲”等,都是老師教化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老子說:“反者,道之動”。
這就是說,道自身包含著相反相成、終極復始的運動規律。教師應該明了這樣的道理,把學生皆看作可變化之人,可塑造之人。
依老子的這種觀點來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從邏輯上來講就十分成立,也應該成為我們教師的一種憧憬、期待和追求。 躬行自明,身體力行。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
不得敷衍塞責。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
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
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職業要求: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一律為恥。
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
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合格的老師,應該以先傳道,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守禮,如何看世界,所謂傳道,其實就是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或者符合時代潮流的,明確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授業位于其次,因為如果沒有傳道,授業之后不是廢柴,就是害江山社稷的奸惡之徒??梢?,古代,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的,專業技能反放在其次,而現在社會急功近利,已經本末倒置了。
解惑,其實是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在道上,還是在業上,只要有疑惑,都可以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自然給出解答。
1.師德師風法律法規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
1.師德師風法律法規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
1.師德師風法律法規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
1.師德師風法律法規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
教師個人工作承諾書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網絡 點擊數:720 更新時間:2009-2-9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四川省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的規定,做一名道德高尚,行為規范的...
1.教師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
教師欠款逾期屬于違反師德行為嗎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師德行為是評價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而教師欠款逾期這一行為,是否屬于違反師德行為呢?本文將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其職責是為學生...
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材料分析題) 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copy。2.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教...
1.教師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
1.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心得,500字,謝謝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我受益很多。新規范一共分為6條:1、愛國守法;2、愛崗敬業;3、關愛學生;4、教書育人;5、為人師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