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民事審判
【裁判要旨】1.不動產物權登記產生的公示公信效力,亦僅是一種推定效力,登記行為本身不產生物權,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為真正權利人時可以推翻不動產登記的推定,維護事實上的真實。2.當事人之間確存在借名購房關系,借名人也提供證據證明其系房屋實際出資人及占有人,房屋因尚未還清銀行貸款未及時變更產權登記。且借名人通過借名買房將真實物權登記于出名人名下,并非為了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國家、地方政府限購政策,亦不違背公序良俗,符合法律關于當物權登記與實際權利狀況不符時,以實際權利狀況為依據認定事實的情形,故借名人對于房屋的權利能夠排除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21)最高法民申3543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陳武平,男,1975年6月18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威,上海市錦天城(南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夢,上海市錦天城(南昌)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羅士奇,男,1942年10月3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 一審被告:陶慧君,女,1973年1月31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 一審被告:羅利鋼,男,1973年1月21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 再審申請人陳武平因與被申請人羅士奇及一審被告陶慧君、羅利鋼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一案,不服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20)贛民終89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陳武平申請再審稱:一、二審判決認定案涉房屋系羅士奇借陶慧君名義購買,且首付款及按揭款均由羅士奇支付,從簽訂合同、交付房屋至今一直被羅士奇合法占有、使用的事實缺乏證據證明。首先,由江西漢邦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邦公司)或漢邦公司員工出具羅士奇支付購房款的部分證據,因其與羅士奇之間存在利害關系,出具的證明材料證明力度低于高度蓋然性標準,不足以證明漢邦公司代羅士奇支付首付款以及漢邦公司與陶慧君之間無經濟往來的事實。另外,羅士奇主張其通過陶慧君賬戶支付房屋按揭款,但僅在轉賬憑證經辦人一欄中簽署“羅士奇”名,該憑證亦不足以證明支付按揭款主體為羅士奇,只能說明羅士奇與陶慧君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其次,憑羅士奇、陶慧君、羅利鋼庭審中陳述及證人羅某、孫某的證言,無法證明羅士奇與陶慧君存在借名購房的合意。最后,在羅士奇沒有提供證據證明或法院未主動調查案件真實性情況下,二審法院僅憑羅士奇的口頭陳述,認定其因超過銀行貸款的年齡限制以其兒媳陶慧君名義代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和辦理案涉房屋按揭貸款的事實,于法無據。二、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首先,二審判決認定羅士奇為案涉房屋真實權利人,確認其享有房屋物權,系適用法律錯誤。其次,從排除強制執行的情形看,二審判決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八條,認定羅士奇不符合該條規定的能夠排除強制執行的情形,對案涉房屋依法不享有所有權及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其他民事權益。另外,二審判決未能做到“同案同判”,致使陳武平權利受損。且案涉房屋不是陶慧君名下的唯一住房,案涉房屋拍賣過程中已預留適當的安置費用給予羅士奇。陳武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之規定申請再審。 本院經審查認為,一、關于二審判決認定事實是否缺乏證據證明的問題。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2005年,羅士奇已超過60歲,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行以其年齡不符合貸款條件為由,拒絕與羅士奇簽訂按揭貸款合同。為解決住房問題,羅士奇遂以其兒媳陶慧君名義簽訂購房合同,符合日常生活習慣。按一般的生活常理,借名購房中購房人一般會承擔全部費用,與家庭成員之間贈與有所區別。從本案的各種出資情況來看,結合漢邦公司章程、股東花名冊、漢邦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出具的證明、代繳35萬元首付款的憑證、支付每月房屋按揭貸款的存取款憑證等證據,可以認定漢邦公司支付的首付款是受羅士奇委托代其付款,每月房屋按揭貸款亦由羅士奇支付,首付款和月付貸款的支付均與陶慧君無關。另外,結合房屋使用期間產生的各類費用憑證、費用繳納憑證、證人證言等亦可以證實上述費用的真實付款人及案涉房屋實際占有、使用人均為羅士奇。故,二審判決認定案涉房屋系羅士奇借陶慧君名義購買,且首付款及按揭款均由羅士奇支付,從簽訂合同、交付房屋到至今一直被羅士奇合法占有、使用,具有相應的事實依據,并無不當。 二、關于二審判決適用法律是否錯誤的問題。不動產物權登記產生的公示公信效力,亦僅是一種推定效力,登記行為本身不產生物權,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為真正權利人時可以推翻不動產登記的推定,維護事實上的真實。具體到本案,羅士奇與陶慧君之間存在借名購房關系,羅士奇也提供證據證明其系案涉房屋實際出資人及占有人,案涉房屋因尚未還清銀行貸款未及時變更產權登記。且羅士奇通過借名買房,將真實物權登記于陶慧君名下,并非為了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國家、地方政府限購政策,亦不違背公序良俗,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條之規定,當物權登記與實際權利狀況不符時,以實際權利狀況為依據認定事實的情形。故二審判決據此認定羅士奇為案涉房屋實際權利人,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適用法律并無不當。 綜上,陳武平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陳武平的再審申請。審 判 長 汪國獻
審 判 員 汪 軍
審 判 員 黃 鵬
二〇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法 官 助 理 郝晉琪
書 記 員 楊九
借名買房發生的原因、形式多種多樣,限購政策的施行使得借名買房事件頻發,導致相關司法實務混亂,難以有效及時辨別并規制,完善借名買房的裁判規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期旨在通過介紹借名買房的相關規定與理論,歸納提煉借名買房的司法裁判規則。截至2018年...
徐某與曾某達成協議,借曾某之名在北京市朝陽區購得房產一套。后因曾某名下房產被中集哈深公司申請強制執行、查封,徐某向法院提出案外人執行異議被法院駁回,徐某即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終止執行、解除對案涉房屋查封。 ...
來源:上海一中法院;作者:楊斯空 翟宣任導讀:為全面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案件的裁判品質,進一步促進類案價值取向和適法統一,實現司法公正,上海一中院探索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工作機制,通過對各類案件中普遍性、趨勢性的問題進行總結,將法官的優秀審判經...
裁判要旨:1.借名人與出名人為規避國家限購政策簽訂的《房產代持協議》因違背公序良俗應認定無效,借名人依據規避國家限購政策的借名買房合同關系,不能排除人民法院對該房屋的執行。2.在借名買房并不違反公序良俗原則、不存在無效事由的情況下,借名人可...
2009年9月,張三與甲有限公司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一份,約定乙方張三向甲方甲公司購買位于房屋一套,總房款為300萬元。2014年8月,張三辦理房屋產權登記。 因張三另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將張三名下上述房屋...
隨著房產市場的持續波動,目前許多城市出臺了限購的政策,這時候,就有人想到了借名買房方法,然而借名買房有風險。 不久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關于借名買房的案例,并首次認定借名買房違背公序良俗,所簽協議無...
裁判要旨 案情簡介 裁判要點 實務經驗總結 相關法律規定 《物權法》 案件來源延伸閱讀 借名買房有風險的斷言絕非危言聳聽,關于此問題各地裁判觀點并不統一,自由裁量的空間極大,且證據在此類案件發揮的關鍵性作用。相關判決,有的直接支持確...
在近些年國家實施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大背景下,各大一、二線城市均出臺了相關限購、限貸政策,導致很多購房者進行房產投資或升級改善住房條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購房者通過假離婚的方式去規避調控政...
借名買房是指由于限購、限貸、戶籍等原因,購房者不能或者不便直接以自己的名義購房并登記在自己的名下,于是,購房者與他人約定借用他人名義購房,購房款由自己支付但房屋暫時登記在他人名下。 借名買房現象在實踐中常...
借名人與被借名人之間關于房屋所有權歸屬的約定,顯然與物權法規定的不動產物權生效要件不符,該約定不具有物權法上的效力。若支持借名人依據借名買房協議確認對其房屋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權,則違背了物權變動的法定原則,混淆了債權關系與物權關系。借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