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數額較大的行為。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貨幣管理制度。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換取貨幣的行為還同時侵犯了金融機構的正常活動,具有一定的瀆職性。由于本罪主體的特殊性,因而本罪對國家貨幣管理制度的危害比一般人實施同樣的行為的危害要大,所以本條第2款規定了更重的法定刑。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上表現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的行為。所謂偽造的貨幣簡稱假幣,是指依照我國的貨幣即人民幣和外幣含港、澳、臺幣(包括現行流通的紙幣和硬幣)的形態、格式、圖案、色彩、線條等特征,通過印刷、復印、石印、影印、手描等方法制作的以假充真的貨幣,不包括變造的貨幣。
所謂購買偽造的貨幣,是指以一定的價格利用貨幣或物品買回、換取偽造的貨幣之行為。所謂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的行為,是指以偽造的假幣換取真幣的行為。這種行為方式,必須在利用職務之便的情況下實施,才能構成本罪的客觀之方面。否則,如果沒有利用職務之便,即使有以偽造的貨幣換取真幣的行為,亦不可能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也只能以其他罪論處。所謂利用職務之便,在這里是指利用職務范圍內的權力和地位所形成的主管、經管、經手貨幣的便利條件。既包括利用職權的便利,即在自己職務范圍內因職務而產生、享有的處理某種事物的便利,如人事權、物權等,又包括利用本人的職權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條件。無論出于哪一種情況,都應當與自己的諸如管理貨幣的發行、流通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提取,貸款的發放與收回,國內外匯兌換的往來等等從事貨幣流通及相關的業務職責活動相聯系。如利用管理金庫、出納現金、吸收付出存款、放出與收回貸款等等,就可形成本罪的便利條件。如果沒有利用本身的職務之便,只是因工作關系熟悉作案的環境、方法、條件等,而將偽造的貨幣換取真幣的,就不是本罪的客觀之行為。如某銀行的一工作人員將假幣向其銀行某一儲蓄所與之不相識的人員兌換真幣,以及晚上趁無人之機,潛入金庫將假幣換取真幣的行為,都因未利用職務之便因而不能構成本罪。當然,這不排除可以構成他罪,如使用假幣罪、詐騙罪、盜竊罪等等。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才能構成。所謂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目前,我國已形成以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體系。其中商業銀行主要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以及各種地方性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是指,銀行以外的城鄉信用合作社、融資租賃機構、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郵政儲蓄機構、證券機構等具有貨幣資金融通職能的機構。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即是在上述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如果不是在上述金融機構而是在其他機構中工作的人員或者雖然是在上述金融機構中工作,但其不是從事公務而是從事勞務的人員,不能構成本罪主體。
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即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予以購買或者利用職務之便利換取貨幣。如果行為人在工作中誤將假幣支付給他人,不能視為利用職務便利以假幣換取真幣。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區分本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應注意以下兩點:(1)行為人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以偽造的貨幣換取的貨幣數額大小。如果數額不大的,則不構成犯罪。(2)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出于故意。如果行為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進了偽造的貨幣或者以偽造的貨幣換取了貨幣,其行為一般也不構成本罪,如果構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論處。
本罪與購買假幣罪
本罪與購買假幣罪的客觀行為的性質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所不同的主要有,(1)行為主體的不同。本罪客觀行為的主體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而購買假幣罪的主體則為一般主體。(2)客觀方面不同。本罪只要具有購買的行為,無論其購買數額的多少都可構成本罪;但后罪的客觀方面,不僅要求具有購買假幣的行為,而且亦要求購買假幣的數量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否則即不可能構成犯罪。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出于走私的故意而購買假幣的,這時又牽連觸犯走私假幣罪,對之應從重按走私假幣罪論處。
本罪與偽造貨幣罪
如果行為人偽造貨幣后,再用自己偽造的貨幣換取真幣,則又觸犯偽造貨幣罪。由于后者這種以假幣換取真幣的行為是前者偽造行為的一種自然的后繼行為,加之,本法對偽造貨幣的行為處罰要比本罪重,對此,應從重擇取偽造貨幣罪處罰。對于后面的以假幣換取真幣的行為,則作為一個從重的情節予以考慮。如果金融工作人員既有偽造貨幣的行為,又有不是以自己偽造的貨幣而是以他人偽造的貨幣換取真幣的行為,此時,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因此,應當分別定為偽造貨幣罪與本罪,然后,實行數罪并罰。
本罪與走私假幣罪
行為人如果出于走私的故意或與走私犯罪分子共謀實施本罪行為的,則又牽連觸犯了走私假幣罪,此時,應擇一重罪即走私假幣罪從重處罰。根據走私行為的性質,下列行為,即使為金融工作人員所為,亦應按走私假幣罪處罰:(1)直接向走私犯罪分子非法購買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偽造的貨幣的;(2)在內海、領海購買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偽造的貨幣的;(3)與走私偽造的貨幣的犯罪分子共謀,為其將偽造的貨幣換取真幣的;等等。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幣量在二百張(枚)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依本條規定,犯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在上述處刑規定中,對應出售、購買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罪的數額要求,本罪的“數額巨大”也應指幣值3萬元以上或者幣量3000張以上。其他嚴重情節主要指以下情形:
(1)共同犯罪的主犯;
(2)購買偽造的貨幣后投入市場流通的;
(3)以前因犯本罪受過刑事處罰又實施本罪的。情節較輕一般是指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屬于共同犯罪的從犯,沒有造成什么危害結果的發生等情況。
[刑法條文]
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二十一條 [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二款)]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幣量在二百張(枚)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暫未收錄相關數據!
一、持有、使用假幣是否構成犯罪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但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
【案情】 2015年4月1日21時許,莫某在賓陽縣賓州鎮某處,以15元真人民幣兌換100元假人民幣的價格,向賓陽縣賓州鎮古城村男子林某購買了10萬元疑似假人民幣。同月3日中午,莫某將購買得來的10萬元疑似假人民幣帶至某路口,準備以18...
在超市收到假錢如何處理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超市收到假幣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處理,而假幣會被沒收,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并登記造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發現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應當...
一、哪些是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一)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的概念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是指出售、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運輸,數額較大的行為。(二)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的構成特征1、犯罪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貨幣管理...
概念 變造貨幣罪,是指對真貨幣進行各種方式的加工、改造,使其改變為面值、數量不同的...
使用假幣的行為,在達到了法律規定的立案標準后,才會構成使用假幣罪,那么行為人此時就要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不過對此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下面就由瑞律小編為各位具體介紹一下使用假幣處罰是怎樣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使用假幣處罰是怎樣的 根據...
假幣紅包送人是否成立使用假幣罪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明知是假幣的情況下,用假幣包紅包送人,并且數額達到較大的,是會構成使用假幣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條?【持有、使用假幣罪】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
概念 走私假幣罪,是指違反國家貨幣管理及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
走私假幣罪追訴期是多長時間走私假幣罪追訴期最短為十年,最長為二十年,這是要根據犯罪人的犯罪情節所確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二)法定最高...
【案例】 孫某丈夫兩年前去逝,由于孫某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多少文化,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累的活又不愿意干。一天,和幾個姐妹閑聊了,其中一個告訴他可以快帶賺錢生意。孫某想想自已還年輕,該攢點錢,于是將上小學的女兒送到鄉下姥姥家照料,自已在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