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日農產品貿易磨擦的新動向
早在1995年,本就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蒜和生姜提出限制措施,最終以中國實施出口配額管理和日方實施進口商申報管理而結束。2001年4月23日,日本政府又開始對中國的大蔥、香菇、藺草席實施臨時性緊急進口限制措施。同年6月8日,日本政府又依據韓國提供的情況,宣布停止從中國進口禽類產品。作為反制裁,中國政府在6月21日提出對原產于日本的汽車、手持和車載無線電話、空氣調節器3種進口商品加征100%的特別關稅,并要求日方立即糾正對我出口商品所采取的錯誤決定和歧視性做法。后來經過半年多的談判,這次貿易摩擦最終在同年12月21日解決,雙方都撤銷了施加的限制措施。
貿易摩擦,往往是由于一個國家實施某項政策措施后,對其貿易伙伴的利益造成損失,引起其貿易伙伴進行制裁,從而引發貿易戰。在貿易摩擦中,雙方所運用的政策手段,往往都是非關稅措施。因為關稅措施是很透明的,而且容易識別,并明確地受到WTO的規則制約,比如出口補貼、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等。但非關稅措施往往不容易明確界定,有些措施很隱蔽,很難澄清,比如農藥殘留等技術性的貿易壁壘、國內稅費政策、政府“道義上的”勸導(主要是政府鼓勵買國貨,引導消費者抵制購買外國產品)等。
2002年以來,中-日農產品貿易戰表面上得到解決,但實際上貿易摩擦并沒有完結,因為導致中-日貿易摩擦的根源并沒有消除。2002年以來,中-日貿易摩擦呈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由傳統的正面交鋒,轉向隱蔽運作。長期以來,日本運用國際貿易上慣用的緊急限制措施,來限制中國農產品進入其市場,從而引發中-日貿易戰。1995年和2001年的摩擦就屬此種。由于在兩次貿易戰中,日本都沒有得到想得到的東西,為此,其轉向了比較隱蔽的方法,即通過技術性的措施限制中國農產品。具體而言,主要通過動植物和食品進口的檢疫措施進行限制。
在出口貿易中,隨著世界各國對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日益重視和認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對我出口商品的關稅壁壘及許可證、配額等傳統非關稅壁壘的門檻將繼續逐步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商品便可在國際市場上暢通無阻。與中國發生貿易爭端的其他成員主...
貿易保護主義概況 貿易保護主義是指通過關稅和各種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以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商品競爭的國際貿易理論或政策。關稅、進口配額、外匯管制、煩瑣的進出口手續、歧視性的政府采購政策等都是國際貿易保護的重要手段。 貿易保護主義的新...
一、國際貿易融資領域的變化 簡要地說,現在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比過去愈發關注商業銀行或其他機構提供的服務能否更加便利其整個交易過程、擴大信息來源、減少相關風險,使得出口商更快地得到付款,進口商更好地管理存貨。企業對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的要...
王曉曄陶正華 內容提要:本文全面地分析評述了歐盟反傾銷法的基本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和1998年歐盟對華反傾銷政策的新變化,指出歐盟反傾銷法中對中國的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并沒有實質性改變,為了進一步發展中歐經貿關系,歐盟必須徹底改變其對中國的歧...
(福建司法學校胡建中) [內容摘要]:不正當競爭是市場經濟競爭的產物,其存在具有極大危害性。反不正當競爭法是減少、杜絕其危害的有效手段,本文結合社會實踐,分析了我國目前社會上的不正當競爭新現象,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市場經濟、不...
內容摘要:近年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其國內市場、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慫恿下,他們以我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為借口,對我國出口物美價廉的產品進行連續不斷地反傾銷調查,并形成一股反傾銷逆流,以此達到驅逐我國產...
當前紡織業反傾銷的特點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紡織業反傾銷呈現一些新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反傾銷已成為主導貿易壁壘 國際紡織業反傾銷立案數量迅速上升。20世紀,對我國紡織品反傾銷案還是鳳毛麟角,但進入了21世紀后,卻呈現了不斷上升之勢。同時...
隨著WTO規則體系的完善和國際貿易競爭的日趨激烈,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的作用大大降低,各種新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則迅速出現和發展。如果說傳統的貿易壁壘以數量限制為特征,更多地體現商品和商業利益,新貿易壁壘則通常以保護安全、維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