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法律依據是《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屬于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以啟動一級響應。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擴散趨勢。
(3)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并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并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二、常見的接觸傳染病有哪些
經由直接碰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染,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親吻患者,也可以透過共享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貼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觸后,在環境留下病原達到傳播的目的。因此此類傳染病較常發生在學校、軍隊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場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腳、細菌感染的膿包癥、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況特殊,通常是健康個體接觸感染者的硬性下疳所致。
性傳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因此屬于接觸傳染的一種,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狀況甚為嚴重,醫學中有時會獨立探討。通常主要感染原為細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觸生殖器的黏膜組織、精液、陰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腸所攜帶之病原,傳遞至性伴侶導致感染。若這些部位存有傷口,則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帶至全身各處。
我們都知道,買房時與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會約定交房時間,如若開發商超過該約定時間未能交房,則需按照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向業主支付逾期違約金。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即便開發商未按約定時間向業主交付,也...
一、廊坊疫情期間會限號嗎廊坊疫情期間不會限號。二、廊坊疫情期間限號的依據關于暫停執行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的通告根據河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的相關要求,結合當前我市公交線路暫停運營的實際情況,為最大限度保障應急響應期間交通需求,經...
普通群眾對疫情防控當然有一定的法律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十一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參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
辦健康證新規定一、2020辦健康證新規定1、疫情期間有可能無法辦理,應該先打電話咨詢一下相關單位。 因為這個時候非常特殊,如果去醫院辦理健康證明有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可能是沒有辦法辦理的。但是一般辦健康證應該到當地防疫站進行辦理,抽血...
1.應急管理方面法律法規有哪些內容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級...
1.應急管理方面法律法規有哪些內容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級...
1.我國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有哪些 2003年5月7日,國務院第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成立應急預案工作小組; 2004年1月,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各單位制定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
1.醫院停電應急預案出自什么規定 醫院停電應急預案一 制定目的為應對醫院突發性大面積停電事故,迅速有序地組織和恢復供電,確保病人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保證醫院用電暢通,促進事故應急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院實際情...
千叮萬囑,疫情期間少出門少聚會可仍有人不聽勸,不僅導致他人確診自己也被判刑了……3月5日上午,甘肅省合作市人民法院利用云庭審在線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涉疫情犯罪案件,并當庭宣判。此案系甘南藏族自治州首例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案件,以速裁程序進行了...
不上班。 根據1月26日《湛江市民政局關于取消2020年2月2日婚姻登記辦理的公告》,鑒于1月23日全省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為嚴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避免人員聚集引起交叉傳染,有效保護市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根據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