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英美法中特殊侵權的一般規定
過失侵權行為是指會給他人造成不合理損害危險的行為。通常認為,一項過失之訴的訴因包括四個構成要件:義務的存在、違反義務的行為、因果關系和損害。最后一個要素表明,在無實際損害的情況下,原告不能請求以象征性損害賠償來維護其法律名義上的免受他人疏忽導致的危險的權利;過失侵權之訴因的存在必須以某種實際損害的發生為前提。
在界定一個行為是否構成過失侵權時,除具備有實際損害這一要件外,還必須有一個條件,即行為人注意義務的存在。只有行為人有注意義務,同時行為人的行為未達到所需的行為標準而違反該義務時,采構成過失,才可能向相對人承擔責任。由此可見,在過失侵權中對“注意義務”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過失侵權中的注意義務
現代過失侵權行為法發端于19世紀早期,然而,在英國,直到1932年的DonoghueV.Stevenson案后,普通法才正式形成了過失的概念,也同時提出了“注意義務”原則。這就是法官Atkin在該案的判決中所說的:“過失是一種被告違反其對原告所應給予的注意的義務。”
在侵權法中,行為人無需因過失而承擔責任,除非其造成損害的行為或疏忽違反了應對原告承擔的注意義務。如果某人能夠合理的預見到其行為可能對他人造成不合理的損害,那么多數情況下他應對可能受其影響的人負有注意義務。因此,所謂的“注意義務”是法律施加于行為人的一種責任。當遇到某種情形時,行為人應以一種特定的行為來為之,否則,由于行為人的原因致使相對人遭受某種不合理的危險,就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
(一)違反注意義務的情形
1、違反“合理人”標準
在判斷行為人是否有注意義務時,行為人對可能對相對人造成損害的行為應當是可以預見到的。至于可預見性的標準,是以“合理人”的標準來定義的,即采用客觀性的判斷標準。它從一般人的角度出發來判斷是否能夠合理預見到風險。根據《美國侵權法第二次重述》第285條規定,一個合理人的行為標準至少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之一來確定:(1)通過適用有關的法律規定。案件的審理者(即陪審團)可以根據某一特定規則來判斷某一特定的被告在特定案件的事實情況下的行為是否合理;(2)由司法判例所確立的通情達理人的行為標準;(3)由立法機關通過制定有關的法律來確定“合理人”的行為標準:(4)即使某一法律或法規并沒有明示或默示的確立民事責任的注意標準,只要該法律規定了適當行為的要求,法院就可以參照該法律來確定注意的標準。
在第一種確立標準的情形下,陪審團的任務是決定被告是否像一個“合理人”一樣行為。合理人完全是一個假想人。一個合理人不一定是對各方面危險都超級謹慎的人,他只不過是一個合理和謹慎的人,僅此而已。當然,陪審團在做出合理人行為標準時會受到法官指示的引導,比如行為人所處的緊急情況,行為人的生理缺陷、宗教信仰、年齡、精神缺陷等方面。法官會引導陪審團對這些因素加以考慮。
2、違反成文法規
在大多數法院里,如果被告違反了成文法規定的注意義務,則單單違反法規就會被視為當然過失,如汽車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一項制定法沒有明確規定注意義務,法院可以通過司法解釋來認定該法律中已暗含了立法機構確立相關注意義務的意圖。同時,既是一項制定法沒有明示或默示的體現立法機構有確定性注意標準的意圖,法院仍然可以通過援引該法律中的規定,來確定一個合理人的行為標準。
3、違反專業標準
如果行為人是具有特殊專業技能的專業人員,如醫生、會計師等,判斷其行為的標準就會涉及到“專業過失標準”。專業過失是指應該使用但未能使用職業中的一個合格人員所應采取的謹慎措施。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符合其所屬職業中通常專業人員所具有的知識、技能,該行為人就會被認定為過失。這一客觀行為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這樣的觀念之上的,即作為專業人員的行為人不應該浪費那些輕易就可被避免損害的資源。
4、事實即證據法則
過失的舉證可由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完成。事實即證據法則在被告較容易接觸到構成過失之事實的情況,有時被用來把原告的舉證責任轉移到被告,因此,若非被告之過失,原告的傷害不會產生,和被告對于傷害原告的狀況和工具有控制權的情況,法官可以指示陪審團只要原告沒有加工過失,則陪審團可以推定被告有過失。
我們也應該知道過失(疏忽)侵權是侵權法的核心領域,也是主要的侵權形式。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隱名合伙與兩合公司的比較 兩合公司是由無限責任股東和有限責任股東共同組成的公司形式。它與隱名合伙均是由中世紀的康美達契約發展而來,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一方負有限責任,另一方負無限責任,隱名合伙人和有限責任股東均對他人的營業出資,而參與...
一、傳統侵權和環境侵權的比較 作為人類活動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環境侵權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但是它與傳統的侵權行為有明顯的區別,具有自己顯明的特點: (一)價值性。傳統的侵權行為從法律的價值判斷,一般具有違法性或違反社會公德,如傷害人身、...
環境侵權的責任范圍 一、財產損害賠償 財產損害賠償財產損害一般實行全額賠償原則,即侵權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大小以其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但是由于環境侵害行為具有持續性、緩慢性的特點,對環境的侵害是不間斷的,對環境的影響...
我國環境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有哪些? 一、財產損害賠償 財產損害賠償財產損害一般實行全額賠償原則,即侵權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大小以其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但是由于環境侵害行為具有持續性、緩慢性的特點,對環境的侵害是不間斷的...
環境污染侵權賠償有哪些方面 一、環境污染侵權 環境污染侵權是指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 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環境是指影響...
一、損傷參與度的概念及作用二、特殊體質侵權案件的責任范圍的確定三、損害賠償責任的分擔及酌減 (一)過失相抵規則—受害人對事故發生存在過錯 按照侵權案件的審理思路,在確定了損失數額后,需考慮損害的分擔,是否具有應減輕侵權人責任的情形。《侵...
環境侵權的行為 環境侵權行為是指違反環境保護和防治污染的法律規定,污染或破壞環境,造成他人合法環境權益損害的行為。包括他人的財產權、人身權和環境權,但是都以污染和破壞環境為中介或前提。與一般方式的侵權行為相比,它具有行為方式的多樣性、后果的...
行紀合同和信托合同有什么區別行紀合同作為大陸法系的概念,它與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是完全不同的。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源于中世紀英國的用益權制度。其所稱的信托實質上是一種管理財產的法律關系。在這種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擁有財產所有權,同時負有為另...
《永不妥協》是美國導演執導的一部關于法律維權方面的電影,電影以敘事的方式向觀眾展現了一件環境侵權訴訟案件從立案、調查、審判到判決宣告等一系列完整的過程。影片中所涉及的故事來源于美國訴訟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案例,導演不僅表達了對那個毫無法律教育背...
一、過錯推定是特殊的侵權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規定明確了過錯推定原則在民事侵權領域中的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