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事實
王某于2011年5月3日入職甲公司工作。經協商一致,由甲公司每月向王某發放相應社會保險補貼,甲公司不再承擔為王某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2019年5月9日,王某離職,雙方終止勞動關系。之后,王某就社會保險等相關事宜提起勞動仲裁申請。2019年9月24日,仲裁裁決,裁決甲公司為王某補繳2011年5月3日至2019年5月8日期間的各項社會保險。甲公司、王某對該仲裁裁決均未提起訴訟。甲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請求判令王某向甲公司返還社會保險補貼50400元;2、本案訴訟費全部由王某承擔。一審法院認為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王某是否應當向甲公司返還社會保險補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無效。根據該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合同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可知,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以發放社會保險補貼的形式代替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義務的,違反法律規定,應屬無效合同。用人單位應承擔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義務,但其向勞動者發放的社會保險補貼,勞動者應予以返還。本案中,經王某申請,雙方協商一致,甲公司每月向王某發放相應社會保險補貼,甲公司不再承擔為王某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而已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已經要求甲公司承擔相應補繳社會保險費義務。因此,基于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以及公平原則,王某應當將甲公司向其發放的社會保險補貼予以返還。另,就王某應當返還的社會保險補貼具體數額一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本案中,2012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間,甲公司向王某發放社會保險補貼共計50400元。但在甲公司向王某發放的工資中,部分月份扣除社會保險補貼后,已低于當時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經核算其差額共計為13460元。因此,考慮到上述法律規定以及不增加當事人訴累的原則,該差額部分應當在王某返還的社會保險補貼中予以扣除。故王某應當向甲公司返還社會保險補貼36940元。綜上所述,判決:王某返還社會保險補貼36940元。王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或者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勞動合同無效。本案中,甲公司與王某約定,王某書面承諾放棄參加社會保險,甲公司支付給王某社會保險補貼,因不符合法律規定,應屬無效,裁決書裁決甲公司為王某補繳有關社會保險,之前甲公司已經支付給王某社會保險補貼,王某應予以返還。本案屬于違反強制性規定予以返還社會保險補貼之訴,實體基礎法律關系為形成之訴,并非是不當得利之訴,王某主張適用三年訴訟時效主張本院不予采納。綜上,一審判決并無不當,應予維持。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王某申請再審。高院認為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的焦點問題在于用人單位主張勞動者向其返還社會保險補貼是否有依據。 焦點一:關于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以發放社會保險補貼的形式代替繳納社會保險的條款是否合法有效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四條:“繳費單位、繳費個人應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第七條第一款:“繳費單位必須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參加社會保險。”《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第三項:“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本案中,雖然王某向用人單位申請不繳納社會保險,但勞動者是否參加社會保險不在其權利處分范圍之內,其與用人單位關于不繳納社會保險改為發放保險補貼之約定不僅有損個人社會保險利益,也侵害了全體社會的整體利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屬于無效約定。原審法院認定雙方簽訂的合同中關于向勞動者發放社會保險補貼之條款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而無效,符合本案實際,本院予以支持。 焦點二:關于用人單位是否有權向勞動者追償社會保險補貼及其主張該項訴訟請求是否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 雙方于2019年5月9日終止勞動關系,王某申請勞動仲裁,經仲裁裁決:要求甲公司為王某補繳2011年5月3日至2019年5月8日期間的各項社會保險。用人單位依該生效仲裁裁決履行了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因雙方約定的該條款無效,用人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有權主張勞動者向其返還已發放的保險補貼費用50400元。原審法院結合本案已查明的事實,勞動者在剔除保險補貼后的部分月份的月工資數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認定補差數額13460元,綜合認定王某向用人單位返還社會保險補貼36940元,并無不當。 本案系因勞動爭議糾紛引起的返還社會保險補貼之訴,并非申請人主張的不當得利之訴。2019年9月24日用人單位收到仲裁裁決書,認定其未向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應由其承擔相應補繳責任。用人單位此時才知道其向王某發放的保險補貼無效,在履行社會保險繳納義務后,于2020年1月2日申請勞動仲裁主張王某返還保險補貼,未超過法定的仲裁時效。故申請人以被申請人主張返還保險補貼超過三年訴訟時效之再審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裁定如下:駁回王某的再審申請。案號:(2020)陜民申3067號來源:子非魚說勞動法
會影抄響的。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這是法律上的強制義務,而且是雙方的法定義務,勞動關系的雙方對此不可協襲商變通。1、用人單位不繳納社保存在很大的法律風險;2、員工可隨時向勞動監察舉報要求用人單位繳納,處理結果往往是限期補繳;3、根...
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清楚重要性是一回事,花時間了解又是另外的一回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眾對社保依然有著明顯的認知不足。五個常見社保誤區01社保可以按最低基數給員工繳納就目前的實際情...
目前,很多用人單位為節約成本,懷著僥幸心理,逃避法律責任,故意不為勞動者繳納社保;而社保是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的,很多員工為了讓到手的工資不縮水,也會主動放棄要求企業為其繳納社保。然而,一旦員工發生工傷或重大疾病,企業往往會在經濟上付出慘痛代...
2011年前養老保險補繳新政策 2011年前養老保險補繳新政策的頒布和引發的出現,讓企業老板損失不算太多,但是小公司老板在北京很多,比較麻煩,主要的還是金融機構的貸款用工。金融機構好久沒開放,這幾年越來越多的機構發現收緊后金融機構...
李薇于2014年5月14日至堅高公司工作,擔任市場部經理。合同期限為2014年5月14日至2016年5月13日;月工資10,000元、崗位補貼2,000元/月、餐貼15元/天、車貼與通訊補貼1,000元/月、年終(獎)24,000元。201...
代辦個人社保的公司 代辦個人社保的公司能否私立提交離職申請,私立公司是否收費一般是社保公司對個人做的招聘兼職,面試之后可以去社保局領取表格在人事那邊填寫,個人有社保賬戶,公司沒有社保賬戶,上不了保險。私立公司可以與員工商量著去辦理...
你可以自己付錢。如果現在不續社保,之前的繳費就沒用了。女性在繳費20年后退休,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男性在繳費25年后退休,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享受醫療保險待遇。【/br/】北京今年平均養老金2000元/月。社保就像存錢。繳...
在進行股權收購交易盡職調查時,發現目標公司歷史上按照低于全國標準繳納社保、公積金的行為是最為常見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對于設立時間較長,員工人數眾多的生產型企業來講,此類風險涉及的潛在賠償金額較大,在交割前直接予以補繳的可行性較低,因此一般雙方...
依據《勞動法》第72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由此可知用人單位為在職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公司的法定強制義務,公司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
姜伯約于2008年1月12日入職涼州公司。公司未為姜伯約繳納社會保險費。2013年1月25日,公司與姜伯約簽訂了一份社會保險補償協議書。公司依該協議約定對2013年1月以前未為姜伯約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共補償姜伯約個人7500元,并已支付姜伯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