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則專業文章
中國現行戶籍制度五年之內徹底改變 日前,國家計委編制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重點專項規劃》,明確未來5年里,國家將改革戶籍制度,進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在東部有條件的省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逐步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積極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就業。人民日報華東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人口問題專家和戶籍管理部門。 問:能否介紹一下我國戶籍制度的變遷? 答:新中國成立以來戶籍管理制度的變化,大致可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58年以前,屬自由遷徙期;第二階段,1958年至1978年,為嚴格控制期;第三階段,1978年以后,為半開放期。 1958年,《戶口管理條例》頒布,嚴格劃分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控制農業人口遷往城市。這是中國此后關于戶籍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據。當時出臺這個條例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社會穩定,二是適應當時供給不足的社會經濟狀態。 “文革”以后,社會面臨新問題———知青回城、農民進城。1977年左右,公安部發布關于控制戶口遷徙的規定,其中有10條原則,并制定了相當多的細則。比如,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結婚,應該在農村務農,子女的戶口也落在農村。不僅如此,從農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戶口遷徙都被嚴格禁止。 20世紀80年代初期,更多的農村人口涌向城市,尋找機會。到1984年,國家頒布相關法規,農民可以進縣城以下的集鎮入戶,附帶的條件是:必須“自理口糧”。 這一政策對農民沒有太大吸引力,因為集鎮能提供的市場機會很小,城市仍然對農民充滿誘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又出臺了暫住人口管理辦法,要求城市中的流動人口辦理暫住登記。 1999年,是戶籍制度改革進程中步子邁得最大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出臺有關規定,放寬對幾類人的戶口管理,如知青子女進城、老人隨子女、城鄉通婚人口等。 問:現行的戶籍制度有何弊端? 答:現行戶籍制度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首先阻礙了城市的發展,阻礙了農業現代化,不利于我國農業人口城市化順利進行。我國城市發展步伐緩慢,城市在戶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過人口控制實現社會需求,使城市自我調節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次,不利于形成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為保障城市常住人口就業,許多城市都出臺了地方性法規,限制外來人口就業種類,抑制了勞動力、人才的自由流動。 第三,戶口管理使我國公民具有不同身份。戶口劃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常住戶口與暫住戶口,不同的戶口有不同的待遇。體現最為明顯的是流動人口,他們外出謀生求發展,不僅需要勇氣和技能,而且必須帶齊或辦理名目繁多的證件,如辦理暫住證,交納外來人口管理費。即使如此,在諸多方面仍有別于常住人口。 第四,遏制了消費市場的進一步啟動。大量涌入城市務工經商的農民,幾乎不可能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機會及社會地位,甚至連基本的人身安全感都沒有,這在相當程度上遏制了他們投身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有數千萬農村人口在城市打工,處于流動狀態。然而,由于他們不具備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預期不穩定,其消費行為并沒有城市化。 第五,現行戶籍制度已不能對我國的人口流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在2000年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瞞報、拒報、漏報現象比較嚴重。中西部地區農村相當一部分人有籍無戶,農村“空殼”現象較為突出。流動人口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普查工作的質量、速度和準確性。這主要是因為戶籍管理制度與實際的需求相差太遠,我國的流動人口正在高速增長,而管得太死的戶籍制度是以不變應萬變,這自然會引起管理與普查工作的混亂。 問:現在一些地方對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如何看待這一變化呢? 答:這是一條重要信息。戶口其實就是本地區居民的一種身份和戶籍證明,人口登記不應涵蓋過多的計劃管理職能。由于歷史原因,一些城市和部門人為地賦予了戶籍更多職能,人為地制造了各種差異和不公平。 當然,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也有擔心:戶口一放開,就業、住房、治安、交通等壓力增大了怎么辦?其實,戶籍制度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問題,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關鍵看是否有利于城市建設和發展,是否有利于人口素質提高。只有取消人為的藩籬,允許城鄉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合理有序地競爭,才能使城市真正充滿活力和希望。 問:此次戶籍改革的主體思路是什么? 答:根據《規劃》,國家將立足于提高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建立基本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完善政府對勞動就業的管理手段和相應的法律規章,進一步深化改革勞動人事和戶籍管理制度,調整和協調有關就業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 國家將統籌規劃和調控全國城鄉勞動力就業,取消各種限制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政策規定,促進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有序流動。“十五”期間,將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在東部有條件的省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逐步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通過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取消社會從業人員之間的不同“身份”,消除不合理市場分割現象,盡快統一城市勞動力市場。 國家還將建立勞動就業登記制度,進一步改革勞動工資制度。社會成員就業必須登記,確定惟一社會保障號碼,建立個人工資賬戶和社會保障賬戶。逐步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實現職工勞動報酬和福利工資化、貨幣化,改進政府對企業工資管理的調控手段,促進勞動力市場價格機制形成。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戶口遷移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各方面的社會管理體制問題。如果不從背后的這些制度逐個改起,卻希望通過戶口管理制度改革來解決所有問題,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幻想。 戶籍制度的改革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結果,也就是說它一定要水到渠成。城鄉兩種戶籍制度,它最終正像90年代初糧票的消亡一樣,城鄉兩種戶籍制度最后不是被取消的,是在一些條件具備以后消亡的,在這方面兩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們可以在全國率先推進戶籍制度的......
我國重建國起,就實行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的戶籍制度。如果農村戶口要是轉城鎮戶口就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于是,就在城市產生了大量的農民工。戶籍改革,就是要逐步使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自由流動。...
...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在初到外地時,若想長期居住或者務工的,是需要辦理暫住證的,否則一經公安機關查獲,是需要繳納罰款的。近年來,我國各地陸續取消了贊助張的辦理,繼而施行居住證的辦理,杭州也不例外,你是否知道杭州取消暫住證是在什么時候?一、杭州取...
我覺得在農村戶口好,除了生小孩之外,還有土地分配。而在城市里,本來應該享受的教育,醫療優待現在是沒有保障的,那么,城市居民跟農村農民是同一待遇的了,而且,生活水平高,負擔就更重了。還是拿著農村戶口到城市工作最好,起碼家里還有田地。 我現在是...
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區別后,合并為叫居民戶口。 隨著《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戶籍改革制度塵埃落定,在中國已有半個世紀基礎的農業非農業二元戶口將被取消區分。取消區分之后,那么背負著理想出門的農村孩子出門到城市打工能享受...
中國現階段的戶籍制度根據血緣繼承關系和地理位置把戶口劃分為了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城鎮戶口是指在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集鎮注冊登記的戶口;農村戶口是與城鎮居民戶口相對應的戶口類型。 戶籍制度是指一項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中國歷史上的戶籍制度是與...
核心內容:前段時間有新聞說,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31個省份均已出臺各自的戶改方案,且全部取消農業戶口。在我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里人’和‘鄉下人’二元戶籍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一聽到戶籍改革,如我一樣的小老百姓就有種大山立于前的感覺,...
居民戶口,既不是城鎮戶口,也不是農村戶口,是國家進行戶籍改革后的一種戶口名稱。目前全國已經有30個省市進行了戶籍改革,不再區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拓展資料 一、簡介 1、戶口為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 ...
一、河南取消農業戶口 河南省日前制訂印發的《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并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這一深化戶籍改革舉措,真正尊重城鄉居民自主定居意愿,符合遷移條件的居民可以在城...
1.俄羅斯的法律體系 俄羅斯是蘇聯的法定繼承國,1993年12月通過現行憲法后,逐步建立起現行法律體系。該法律體系的特點,是不僅借鑒歐美憲政國家的具體法律制度,而且保留了自己60%—70%的法律文化傳統。由于中俄兩國在過去有著相同或相似的法...
現在的中國戶籍制度為二分制,一是農業戶口,,二是非農戶口。 所謂農轉非是指把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即城鎮戶口。 農轉非是指指起源于80年代初期得國家改革開放后城市發展和規劃要,把本來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以劃撥部分土地和商業網點建設和各種保障...
一、居住證有什么用呢 國務院發布了《居住證暫行條例》,23項具體規定對相關問題作出了一一說明。該條例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對于條例施行前各地已經發放的居住證,在有效期內仍繼續有效。持居住證可享6項服務7項便利。 我國的戶籍改革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