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國鼎股權
一、國內股權激勵的起源與發(fā)展1、股權激勵的起源一晉商身股制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可晉商的身股制度是現在股權激勵的雛形的說法,認為其非常接近現代股權激勵概念,在激勵和約束商幫成員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晉商股份分為銀股、身股,“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即東家出錢、經理出力并為東家的資本負責。東家允許經理等人憑借自己的能力和經驗頂一定數額的身股,銀股和身股持有者享有均等的分紅權利。至于每股的數額,各個商號均不相同,一般而言,資金越雄厚的商號,每股的數額相對越多。
一般三到五年為一個賬期,每逢賬期,按股分紅。盈利愈多,分紅愈多。最初銀股和身股按著二八、三七或者四六的比例分紅,但后期隨著票號規(guī)模的擴大,號內頂身股者逐漸增多,身股的分紅漸漸超過銀股分紅。隨著身股比例的增長,頂身股的員工越來越多,每名員工所頂的份額也越來越多,因此員工個人利益與票號整體利益的關系就更加緊密。
身股不能轉讓,也不能繼承,頂身股者離職或死亡后其股份隨之終止,但是也有的實行協帳制度,稱為“故股”。即有突出貢獻的人,在其去世后,家人可以根據其之前所頂的身股,享受一到三個賬期的分紅。
2、我國現代股權激勵的發(fā)展
1起步
我國現代股權激勵的發(fā)展始于1993 年,萬科首先開始股票期權實驗。萬科發(fā)展到現在歷經了四次股權激勵計劃,有成功也有挫折的經驗。之后1997 年股票期權制度第一次在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實行; 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也于1998 年進行了實施股票期權的探索; 北京市于1999 年7 月下發(fā)《關于國有企業(yè)經營者實施期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并于該年底選擇10 家公司進行試點,同年,十五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若千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正式明確了試行經理(廠長) 年薪制、持有股權等分配方式。這一階段我國股權激勵制度的效果逐步得到了官方認可和重視,并在部分國有企業(yè)中試點實行,但并沒有可操作性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作為依據,各家試點企業(yè)也是各自嘗試。
2鼓勵與探索
2002年9 月17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了財政部、科技部制定的《關于國有高新技術企業(yè)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了我國國有企業(yè)股權激勵的試點工作,許多國有企業(yè)紛紛采取股票期權、期股、股票獎勵( 含崗位股)、虛擬股票等多種方式來激勵經營者。
3規(guī)范與發(fā)展
2005 年證監(jiān)會正式出臺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2008 年證監(jiān)會又出臺《證監(jiān)會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1號、2 號、3 號,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種種問題做了補充規(guī)定。之后在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專門做過部分規(guī)定,我國的股權激勵制度建設和監(jiān)管方面開始完備,股權激勵也呈現了大發(fā)展狀態(tài)。國資委、財政部在20年先后頒布了《關于印發(f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實施股權激試行辦法>的通知》以及《關于印發(f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 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 的通知》,境內、境外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積極探索試行股權激勵制度。
二、國外股權激勵的風起云涌1起步
股票期權制度最初產生于美國,1952年,美國菲澤爾(Pfizer) 公司管理人員為避免個人薪金被高額所得稅征收(當時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攀升到92% ),設計了一個面向全體員工的股票期權計劃,這就是最早的股票期權。1956 年,美國潘尼蘇拉報紙公司第一次推出員工持股計劃ESOP ),隨后各類激勵模式紛紛涌現。到了20 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實行ESOP 等形式的股權激勵,歐洲其他國家也普遍開始采取股權激局方式。
2大發(fā)展
20 世紀80 年代和90 年代,美國經濟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由于股票市場持續(xù)走牛,大規(guī)模的企業(yè)精簡與兼并重組時有發(fā)生,稅收政策和新會計準則頒布,高級經理人才流動頻繁等種種原因,美國股權激勵計劃經歷了大發(fā)展階段。
據統計,至1998年,在美國350家最大公司中,已經有近30%的公司實施了員工普遍持有股票期權計劃,用于員工激勵計劃的股票平均占股票總數的近8%,在IT公司這一比例高達16%,總體上實施股票期權計劃的公司用于股票期權計劃的股票已占股票總數的10%。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公司高管人員的薪酬總額中,長期激勵報酬一直穩(wěn)定在20%至30%之間。20世紀90 年代以后,股票期權又一次得到大量應用,在報酬中比重已達到報酬95% 以上。
同期,歐洲和日本的股權激勵也快速發(fā)展,到20 世紀90 年代末,日本已有近200 家公司相繼實施了股票期權,在稅法和外匯管理方面也完善了相應的制度。
3教訓與反思
2001年后,美國企業(yè)界因股權激勵而產生的丑聞頻頻曝光,導致許多公司停止了股權激勵計劃。為維持高股價,世通公司會計造假金額達71億美元; 安然公司管理層通過做假賬推高股價以牟取巨額的期權收益,安然董事會主席賣出了超過1億美元的期權。受此類丑聞的影響,美國股權激勵的授予量大幅減少。這一輪危機,引起了學者對股權激勵的反思。
正是這些影響產生了一系列變革,尤其會計準則的變化。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 于2004年發(fā)布了修訂的《財務會計準則報告第123號一一基于股份的支付》,確認了期權會計處理中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后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及歐盟委員會也相繼發(fā)文,一致確立了對股票期權的費用化確認和公允價值計量的指導思想。這是統一的國際會計準則的完善,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股權激勵的相關風險。
蓋說夫妻之緣,伉儷情深,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幽懷合巹之歡。 大概說到夫妻的緣分,夫妻之間感情深厚,恩惠、情義深重。說到同被而寢的原因,心里想著當初新婚時喝交杯酒時的歡愉。 凡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夫婦。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
股權怎么變股票 股權怎么變股票呢?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怎么變股票?公司只要有一定的用工行為,就會產生股權,比如我們經常開一些股票質押的炒股公司,那么股權只要有了股東就可以通過質押一些股權獲得更多的股權。你需要在其他公司中受讓其股權獲...
編輯本段股權激勵的原理 經理人和股東實際上是一個委托代理的關系,股東委托經理人經營管理資產。但事實上,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契約并不完全,需要依賴經理人的道德自律。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希望其持...
編輯本段股權激勵的原理 經理人和股東實際上是一個委托代理的關系,股東委托經理人經營管理資產。但事實上,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契約并不完全,需要依賴經理人的道德自律。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希望其持...
編輯本段股權激勵的原理 經理人和股東實際上是一個委托代理的關系,股東委托經理人經營管理資產。但事實上,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契約并不完全,需要依賴經理人的道德自律。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希望其持...
有人成立了一人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投入資金的股東只有創(chuàng)始人1個人。這個創(chuàng)始人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均擔任公司一個區(qū)域的銷售副總。結果成績很不錯,公司發(fā)展非常好。這個創(chuàng)始人就準備拿出30%的股權來獎勵大家。他的方案是拿出30%...
現在很多企業(yè)都在做股權激勵,自己交錢在公司里拿到了股權激勵。感覺都更接近公司向員工借錢,甚至有非法集資的嫌疑。那么,如何辨別是不是真的股權激勵呢?我們下面來說幾條標準。 一、公司的組織形式 按照《公司法...
讓我們在說利益之前先講一個故事。有人成立了一人有限公司,投入資金的股東只有創(chuàng)始人1個人。 這個創(chuàng)始人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均擔任公司一個區(qū)域的銷售副總。結果成績很不錯,公司發(fā)展非常好。這個創(chuàng)始人就準備拿出30%的股權來獎勵大家。他的方案是拿出3...
內容摘要:盡管《勞動合同法》等相關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為人民法院正確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一些原則規(guī)定仍不足以應對勞動爭議案件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在司法實務中依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的數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股權持有引發(fā)的法律風險進一步暴露。 以下是對股權持有的含義、原因及存在的法律風險的簡要論述。 1.代表持股的解釋 股權持有顧名思義,是指實際投資者以他人名義委托他人持有公司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