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咨詢:
您好,過失犯罪與無罪過事件的區別有哪些?
律師解答:
兩者的共同之處是都對結果的發生沒有預見、沒有認識,區別在于行為人對其特定的危害后果有無預見能力,也即是否應當預見。有能力預見而沒有預見即有罪過,沒有能力預見導致對結果的實際沒有預見,即為無罪過事件。案例二中的杜某、韓某看到徐某掉進水中,并且水深已達胸部,完全能夠預見也有能力預見其會溺水死亡,但沒有救助,輕信他會自救或出來,導致其溺水身亡,當然屬于過失,不屬無過錯事件。據悉,杜某已被人民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被判處有期徒刑。
相關法律知識:
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此即無罪過事件。無罪過事件包括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
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這就是不可抗力。所謂不能抗拒,是指行為人雖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結果,但由于當時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排除或者防止結果的發生。例如,行為人趕馬車時,馬意外受驚后往人行道奔跑。行為人雖然認識到不制止馬的奔跑可能造成他人死傷,但行為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制止馬的奔跑,結果造成他人死亡。對于這種不可抗力,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這便是意外事件。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有相似之處,即都沒有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客觀上又都發生了結果,但前者是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后者是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只是疏忽大意才沒有預見。在這個問題上,應當根據前述判斷能否預見的標準,全面、客觀、準確地判斷行為人能否預見,從而正確區分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
過失致人重傷罪,是指過失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權,身體杖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其客體為身體即自然人的軀體,包括四肢、五官及毛發、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
失火罪與放火罪都是我國法律中的罪名,聽上去二者在客觀上的表現都與縱火危害公共安全有關,實際上這兩者還是有所區別的。 失火罪與放火罪都是我國法律中的罪名,聽上去二者在客觀上的表現都與縱火危害公共安全有關,實...
過失致人重傷罪,是指過失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權,身體杖是自然人以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其客體為身體即自然人的軀體,包括四肢、五官及毛發、指甲等。假肢、假牙等已...
重大責任事故罪是近年來常見多發的一種犯罪行為,不僅危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國家和群眾財產的重大損失,嚴重地阻礙了企事業單位的正常經營和發展,直接危害到社會的穩定。中國1979年頒行的刑法第131條即有規定,現行刑法第134條又原樣...
這是一個意外事件。本案中對強奸受害者判刑3年不符合我國刑法關于罪過形式的規定。所謂罪過形式就是指犯罪嫌疑人的主觀心理狀態。我國刑法上規定的罪過形式有故意、過失、以及故意推定等三種。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他的行為會發生某種特定的危害后果,而希望或...
防衛過當是由于行為人超過必要的防衛限度對加害方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損害,在防衛過當的情形下行為人需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防衛過當的主觀罪過形式有哪些。一、疏忽大意的過失防衛過當是以正當防衛為前提的它是在保護合法權益,制止不...
依據刑法的規定,刑事犯罪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兩種,故意犯罪是指存在主觀上的故意,進行某一種犯罪活動的情形,而過失犯罪可以分為大意過失和自信過失,那么什么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 一、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是怎樣的 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
損壞電力設施過失怎么處罰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該罪量刑的適當過失損壞電力設備行為在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情況下,律法以情節輕重為標準,將該罪的法定刑分為兩個量刑檔次。第一量刑檔...
一、共謀罪的成立條件共謀罪一般是指兩人以上為了實施不法行為而達成協議的行為,或者為了使用不法手段實現合法目的而達成協議的行為。結合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
單位過失犯罪如何認定對于單位過失犯罪的認定,需要注意三點:一是確定罪名是否涵蓋單位犯罪,因為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采取的是總分則立法模式,分則具體規定單位犯罪的罪名,分則未規定單位犯罪的,根據罪刑法定的刑法基本原則,不應當認定為犯罪。二是確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