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侵權行為發生在2009年10月1日以前,被侵權人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越過50萬元。
2009年,福建某公司發現福州某經營部和江西某公司存在侵犯其2006年授權的“××混合殺蟲劑”發明專利權的行為,首先,福建某公司于3月份從福州某經營部購買了被控侵權產品“江西××鉀維氟”,福州某經營部出具了加蓋公章的收據。然后,福建某公司于6月份對江西某公司的網頁進行證據保全公證,據公證書介紹,江西某公司是國家發改委核準的農藥生產企業,總占地面積6××00平方米,擁有乳油等四個系列的全自動生產、包裝線,具備年產5000噸制劑生產能力,現有殺蟲劑等四大系列,3×個農藥登記證等。
該網頁宣傳的產品中包括了其生產的甲維氟100等農藥。網頁上該農藥產品外包裝標簽上顯示“江西××,劑型:乳油,江西某公司生產”,并標明了農藥成分。
法院將被控侵權產品外包裝標簽上注明的成分、含量與涉案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農藥成分、含量進行比對,前者的成分、含量被涵蓋在后者的范圍內。法院認為,江西某公司生產、許諾銷售、銷售的行為侵犯了福建某公司的發明專利權。由于被告福州某經營部銷售了被控侵權產品,且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因此不具備法定免除賠償的條件。
被告江西某公司作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農藥生產專營企業,其在互聯網上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影響之廣,嚴重損害了福建某公司的利益。由于原告未提供其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以及被告因侵權而獲利的證據,故法院根據涉案專利權的類別、被告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額。
法院判決,江西某公司停止生產、銷售被控侵權產品,并賠償福州某公司40萬元;福州某經營部停止銷售被控侵權產品,賠償福州某公司5萬元等。
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越過人民幣50萬元。
【案情回放】 原告海斯曼公司是名稱為跑步機(HSM-T09B2)(專利號:ZL2016 3 0134728.3)的外觀設計專利的權利人。2017年4月6日、4月12日,原告分別對被告康瑞達公司的官方網站及該公司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銷售網站向...
裁判要旨在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轄終107號民事裁定書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根據商標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在侵犯商標權案件中,除了大量侵權商品的儲藏地以及海關、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商品的所在地外,僅侵權行為的實施地或者被告...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民事判決書(2016)滬73民初113號原告: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某某,該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何某,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一,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被告:...
一、權利證據 1、原告主體資格證明,自然人的為身份證,企事業單位的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登記證。 2、專利權證書,證明專利權授權時的權屬狀況。 3、專利登記薄副本。一定意義上來說,專利登記薄副本是比專利證書更為重要的證據,因為專利證書記載的...
個人名義: 外設設計專利:申請費75 授權費205 第一年年費90 代理費1000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費75 授權費205 第一年年費90 代理費2000 發明專利:申請費185 實審費375 授權費255 第一年年費135 代理費4500...
在中小企業邁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仍有不少企業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不足,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那么,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進行專利維權?發現專利被侵權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國內專利維權有哪些途徑?專利維權途徑自行和解: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
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這是提起任何民事訴訟都...
一、專利糾紛的主要類型有哪些1.權屬糾紛,包括專利權權屬糾紛和專利申請權糾紛。主要有:是關于職務發明創造還是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糾紛;關于誰是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的糾紛;還有關于合作完成或者接受委托完成的發明創造,誰有權申請專利的糾紛。2....
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直接侵權行為。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
01品牌,名稱。那就從企業起名說起吧。依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企業名稱只有經過核準注冊登記才能使用。一個企業只能使用一個名稱。不切實際的,故意裝高貴的,高大上的名稱就算了,中國、中華等詞語,不可以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