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是原告,被請求對象是被告,其他人按照以下方法確定。 2、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第60條規定:繼承訴訟開始后,如繼承人、受遺贈人中有既不愿參加訴訟,又不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不再列為當事人。 故此,如果起訴時原告只起訴了部分繼承人作被告,法院會追加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或者其他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申請追加為原告。繼承人不愿做原告又不愿做被告的不能列為第三人,只......
保護繼承權的訴訟時效是多久依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如果因繼承權產生糾紛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訴訟的時效為二年,從知道當事人權利被侵犯時開始計算。相關法律規定《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屆時與《......
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間為兩年,自繼承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時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繼承的訴訟時效按繼承法的規定執行。但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即為。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均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 ......

《民法典》已正式施行四個多月,但在正式施行之前發生的各類民事行為和法律行為,如何正確適用相關法律,這就涉及到溯及力的問題,因此針對《民法典》溯及力的相關問題,有如下幾種情形值得我們引起關注: 01法律、司...
您好: 一、遺產繼承糾紛能調解嗎 發生繼承糾紛怎么辦?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解決,分別是: 第一,自行協商解決; 第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第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所謂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
您好: 一、遺產繼承糾紛能調解嗎 發生繼承糾紛怎么辦?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解決,分別是: 第一,自行協商解決; 第二,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第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所謂人民調解,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促使當事人在平等協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 繼承權訴訟時效期限應當從繼承人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 這就是說,繼承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并且在知道自己權利被侵犯之日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民法典,它既對原有的法律規定進行了大量修改完善,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規定。 而對于這些新規定,它們能否適用于《民法典》施行前的法...
不是重復起訴,雖然都是繼承的問題,但是繼承的方式不同。按民法典規定,遺贈扶養協議優于遺囑繼承,最后才是法定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八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此條文即為繼承權糾紛的訴訟時效。 正確理解這一條款的關鍵在于何為繼承權糾紛,...
立遺囑還需要做公證嗎《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繼承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立遺囑需要不需要公證,由立遺囑人決定。其中公正遺囑是遺囑的一...
法定繼承,是指在被繼承人沒有對其遺產的處理立有遺囑的情況下,按照法律規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的原則繼承。 法定繼承又稱為無遺囑繼承,是相對于遺囑繼承而言。在法定繼承中,繼承遺產的繼承人、繼承人的繼承順序、應繼承的遺產份額以及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