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請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申請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如下:
1、侵害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人格權是法律賦予權利人以人格利益為內容,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須享有且與其主體人格不可分離的權利。
2、侵害身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于擁有某種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權利。它不是民事主體所固有的一種權利,而是由民事主體通過某種行為或者事實而獲得了身份才具有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確認特定的身份權利受到侵害,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目前我國法律對于身份權的規定包括親權、親屬權、監護權等。
3、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一般情況下,精神損害賠償是針對人格權和身份權受到侵害而言,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物品在被人們持有時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這樣使其具有了人格化的特殊意義。而由于侵權方的行為導致該物件的永遠滅失或損毀,必將給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帶來了較大的程度的傷害,而如果單純的財產本身的價值并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精神上所受到的打擊和痛苦,因此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結婚的婚戒,與親人唯一的照片等等。
4、侵害婚姻關系的精神損害賠償婚姻關系與每個人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也會影響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如果不能處理好就容易引發社會問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1)重婚的;(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3)實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此時無過錯的一方提出財產上的賠償或者精神上的賠償,法庭從法律的功能和目的角度來講應該予以支持。在婚姻關系中如果一方有上述行為,給婚姻的另一方造成的精神上的傷害是無法撫平的,法律規定這樣的精神損害的賠償,正是基于一種對于配偶權的保護。
5、侵害死者的精神損害賠償我國在《精神損失賠償解釋》中規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的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1)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3)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違以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關于死者的上述人格權利是否應該得到保護或者說法律進行保護的理由,在理論和實踐中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對于死者上述人格權利的保護,并非保護的死者的人格權利其意義在于保護其近親屬的權利。因為根據民法規定,只有民事主體才能夠享受民事權利,死者不是民事主體也就不可能享有權利。死者既然已經死亡,他人對其所做的任何行為對死者已無意義,而死者的近親屬因與死者之間的血緣關系以及與死者存在著旁人無法替代的親情聯系,侵權行為對死者實施的行為可能會對其近親屬產生影響。
6、違約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賠償長期以來,法學界對于違約責任中能否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存在著很大爭議,世界各國很少有承認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的,如德國、法國、日本等都不承認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多數學者從傳統民法角度將違約之債與侵權之債按照不同的責任原則、構成要件及承擔方式加以區分,通常認為違約責任中的損害賠償范圍限于財產上的利益。但在實踐中,通常也會因為合同期待的利益不能發生而給受害人較大的精神痛苦,所以因違約行為而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踐中,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當事人的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從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損害的,受害人或受害人死亡后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就賠償問題達不成統一的,當事人應及時到法院起訴維權。
江蘇省鎮江市精神損害賠償項目有哪些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是屬于人身損害賠償的項目之一,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由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確定,江蘇地區一般不超過5萬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以下幾個 1、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2、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
一、離婚損害賠償金是多少?離婚損害賠償金一般不會超過十萬元,法律上并沒有對離婚賠償金作出具體的數目規定,在具體的判決中,法院一般會考慮過錯方的過錯行為給無過錯方造成的損害程度,由此來確定離婚賠償金的數額多少。過錯方的行為給無過錯方帶來的危害...
江蘇省泰州市的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方式有哪些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是由侵權人的過錯程序、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確定,江蘇省原則是不超過5萬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
一、不予精神損害賠償情況 1、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
賠償程序較為原則,對賠償義務機關約束不夠,刑事賠償范圍規定不明確、實施中存在分歧,有的地方賠償經費不到位……1995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賠償法確立了我國的國家賠償制度,使一批國家賠償案件得到處理,但以上種種問題不同程度地阻礙了賠償請求人及...
一、智障殘疾分幾級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智能遲緩協會(AAMD)的智力殘疾分級標準,按其智力商數(IQ)及社會適應行為來劃分智力殘疾的等級。 一級智力殘疾 即極重度智殘。IQ值在20或25以下。適應行為極差;...
工傷認定的基本標準是什么進行工傷保險,處理工傷事故賠償責任糾紛,最首要的,就是進行工傷認定。《條例》對工傷認定作出了詳細的規定,使工傷認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條例》明確規定了認定工傷的七種情形,其中既包括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遭...
一、網絡造謠罪怎么定義的?網絡造謠罪就是《刑法》上的誹謗罪,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誹謗罪認定有以下幾點:1、帶有誹謗、造謠意味,對當事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同一條信息實際被點擊...
一、非刑事司法賠償類型 《解釋》明確了非刑事司法賠償適用違法歸責、過錯歸責為主的多元歸責原則,涵括作為與不作為的行為形態,包括違法采取司法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錯誤執行等侵權類型。 二、《解釋》的體例 《解釋》共二十二個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