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存貨的范圍
存貨的范圍與確認企業的存貨通常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周轉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對存貨的定義建立在會計規定的基礎上。因為新會計準則確認固定資產的標準與《實施條例》相同,所以會計與稅法確認存貨的范圍基本相同。
二、存貨的初始計量
(一)一般情形
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處理上,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企業應當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地選擇制造費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產過程中,同時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并且每種產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區分的,其加工成本應當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實施條例》:存貨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前款所稱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一)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二)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該存貨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三)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獲的農產品,以產出或者采收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和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為成本。
差異分析:會計與稅法對于存貨的初始計量基本上沒有差異。需要說明的是,《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指出,商品流通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因為《實施條例》沒有規定進貨費用可以直接進入當期損益,這種情形下,存貨的會計成本與計稅成本是否形成差異,需要稅法進一步明確。對于非貨幣性交易形成的存貨(參見本博2011年所得稅算專題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與稅法差異分析);企業重組形成的存貨其計稅成本與會計成本之間的差異,本博另行討論。
(二)盤盈的存貨
盤盈的存貨按重置完全成本作為入賬價值,會計處理上沖減當期管理費用,稅務處理上要作為其他收入計入應稅收入。雖然會計與稅法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是會計與稅法都規定計入當期損益,因此會計與稅法實質上不存在差異。
(三)接受投資的存貨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如果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應按公允價值確定。因為會計對接受投資的存貨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原則,所以會計與稅法不存在差異。
三、存貨的后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實施條例》規定,企業使用或者銷售的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變更。目前會計與稅法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因此兩者對于存貨發出的成本結轉方法基本一致。需要說明的是,如果稅法確認銷售收入的標準與會計不一致,那么根據配比原則,會計確認的銷售成本也要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此時相關存貨的計稅成本與會計成本將產生差異。
四、存貨的期末計量
例1:2008年12月31日,A公司某項存貨的賬面價值為300萬元,由于市場價格下跌,該項存貨的預計可變現凈值為200萬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10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1000000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實施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法所稱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準備等準備金支出。《實施條例》同時規定,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
差異分析:A公司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該項存貨會計成本為200萬元,計稅成本仍為300萬元。
例2:接例1,2009年6月30日,該項存貨的市場價值有所上升,使其可變現凈值上升為260萬元,應轉回存貨跌價準備60萬元(260-200)。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存貨跌價準備600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600000
差異分析:A公司轉回存貨跌價準備會增加利潤,因此應當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60萬元。該項存貨的會計成本變為260萬元,而計稅成本仍為300萬元。
例3:接例2,2009年9月2日,A公司將該項存貨全部出售,取得不含稅收入290萬元。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3393000[2900000×(1+17%)]
貸:主營業務收入29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93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2600000
存貨跌價準備400000
貸:庫存商品3000000
差異分析:A公司轉銷減值準則會增加利潤,因此應當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400000元。至此,A公司因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發生的暫時性差異已經全部轉回。(100-60-40=0)。
需要說明的是,實踐中企業可能對多項存貨計提跌價準備,如果就單項存貨進行納稅調整會比較麻煩。因此,企業可按以下簡易方法進行納稅調整:如果存貨跌價準備的年末余額大于年初余額,則應當就其差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如果存貨跌價準備的年末余額小于年初余額,則應當就其差額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增提存貨跌價準備會減少利潤,但應當相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減提存貨跌價準備會增加利潤,但應當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因此,企業增提、轉回或者轉銷存貨跌價準備,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均不產生影響。
五、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發生的存貨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存貨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稅法規定企業的財產損失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后方可在稅前扣除。如果主管稅務機關審批后不同意在稅前扣除,或者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小于企業會計確認的損失,那么會計與稅法將形成永久性差異。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1.會計實務和稅收法規有哪些呢 (1)收入確認。新準則和稅法對收入確認在時間上的規定差異較大。新準則從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和謹慎性原則出發,側重于收入實質性的實現;而稅法從組織財政收入的角度出發,側重于收入社會價值的實現(對單個企業來說收入可能...
工業**會計工作內容 1、收集材料單,入庫單,與倉庫材料會計或保管員/倉庫記賬員接口,做好協調工作。 2、確定最合適你公司材料成本計算方法: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等。 3、建立材料明細賬,確定產品分類。 4、月底根據發出材料,購進材料單,匯總...
財務人員必看流程?每個財務人員都應該了解此流程,更應該了解相關的財務軟件,目前稍有規模或管理水平高一點的企業均采信息化管理,你應該知道如何使用軟件和如何設置,只要憑證制作正確,其余一切由計算機完成:憑證-匯總-明細賬-總賬-各種報表等。首先...
一、農產品收購加工企業利用多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獲得非法的收益。 1、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是以農產品收購發票金額的10%計算,多開收購發票或發票金額,就可以多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額,以至達到少交或不交增值稅的目的。有加工出口權的企業,多開收購發票,不...
存貨損失的一般規定 《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規定,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資產損失,指企業在實際處置、轉讓上述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失(以下簡稱實際資產損失),以及企業雖未實際處置、轉讓...
(1)建立健全企業采購體系,加強采購管理。實行必要的招標采購,公開透明;選擇好供應商,實現供應渠道的穩定和低成本;通過與供應商簽訂所需物料協議,得到縮短提前期、減少物料庫存。 (2)利用互聯網降低采購成本。 ①減少人為因素和信息不暢通問題...
會計人員備忘錄 每月底之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抵扣聯要認證,最好20日前認證一次,若有不符事項及時退回,重新再開具合格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意密碼區不可折疊,不可涂改有污跡) 每月1日(各地抄稅日按照當地國稅部門要求辦),一般納稅人...
一、理論基礎的差異分析 會計差錯更正與合并會計報表項目抵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兩者的理論基礎的差異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概念和功能不同 會計差錯是指在會計核算中由于確認、計量和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包括會計政策上的差錯、會計估計上...
一、資產質量分析的涵義 資產質量:指資產的變現能力、能被企業在未來進一步利用或與其他資產組合增值的質量。 資產質量的好壞,主要表現為資產的賬面價值量與其變現價值量或被進一步利用的潛在價值量(可以用資產的可變現凈值或公允價值來計量)之間的差...
審計中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一、存貨存貨是制造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營運資金的最大組成項目。由于存貨一般種類、項目繁多,差異性大,往往又置于不同處所,而且還可能因為呆滯、過時、陳舊及受損而使其價值減損。再加上一些企業(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