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退貨后發票的稅點由誰來承擔
退貨后,應當由銷售方將貨款和增值稅全部退還給購買方。因為退貨后,應當作廢發票,或者開具紅字發票,相應的增值稅可以抵減,或者申請退稅。當然,由于購買方超過認證未認證造成無法開具紅字發票除外。
當然,如果雙方有約定,按照雙方約定,或者雙方協商。
二、發生退貨發票怎么處理
開具普通發票后,退貨(或部分退貨時)或發生折讓時,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第二十七條相關條文如下:
第二十七條開具發票后,如發生銷貨退回需開紅字發票的,必須收回原發票并注明“作廢”字樣或取得對方有效證明。
開具發票后,如發生銷售折讓的,必須在收回原發票并注明“作廢”字樣后重新開具銷售發票或取得對方有效證明后開具紅字發票。
從上述條文來看,稅務局似乎給了一條可以解決的路徑。如果退貨(或發生折讓),客戶都能退回原來的發票,作廢沖紅再開新發票。但關鍵是執行過程中,有如下困境:
1、給個人消費者開具個人名義的發票后,如果退貨(或發生折讓),發票聯丟了怎么辦?
以個人寫退貨證明,大部分國稅局不認,隔月退貨時要開紅字發票,或者當月直接做廢,必須收回原發票,否則購買新發票時,稅務局以廢票聯次不齊不賣新票;稅務局曾經給我的回復,企業和個人聯合登報申報發票丟失作廢,然后到稅務局接收處罰后,可以開具紅字發票,他媽廢話,這怎么可能。
如果銷售量大的單位,可以不要發票的部分消費者的銷售額抵了,也不再要求客戶退票了;如果銷售量小的單位,還真沒有辦法,大多數小企業只能認了,多給稅務局交點稅吧,簡單了事,不過也給自己埋下一個雷,不知道啥時侯炸呢。
2、給企業開具的普通發票,做賬了或者丟了,退貨不退票怎么辦?
以寫退貨證明的開式,開具紅字發票嗎?大部分國稅局沒有具體規定怎樣開證明單,他們認為退票開紅字發票,或者直接作廢發票,必須退回原發票聯,否則購新發票時會以聯次不全不予售新發票。
那怎么辦?只能找客戶要發票聯唄!否則無解。
綜上所述,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其實可以在簽訂買賣合同或退貨協議時加入相應條款,將開具增值稅發票或申請開具紅字增值稅發票等稅務行政法律義務在合同中作出明確約定。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還有問題,歡迎到律聊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這其實是含稅不含稅的問題。至于幾個點這個不重要,幾個點就代表百分之幾。 含稅金額=不含稅金額 稅額 稅額=不含稅金額*稅點(比如5個點就是不含稅金額*5%) 所以含稅金額也=不含稅金額*(1 稅點) 例如:不含稅銷售額是100,稅點是17個...
如果商品是賣家承諾【7天無理由退貨】的商品,由于買家原因導致商品退回時,若商品包郵就由賣家承擔運費,若退貨有其他費用由賣家承擔;若商品為非包郵的,則商品的運費和返回商品的其他費用都由賣家承擔。 如果商品是有【退貨承諾服務】的商品,由于買家原...
假設發票開的是2000元,稅率是6%,稅錢是:113.21;稅前金額是:1886.79。 稅前=2000÷(1 6%)×6%=113.21元 稅前金額=2000-113.21=1886.79元。 擴展資料: 指稅收和費用稅收,稅收是國家為滿...
1、業務招待費不僅難于監控,也易滋生餐桌上的腐敗。不讓吃喝會有人跳起來,業務怎么做?前些年某地方政府有句口號,接待出生產力。口號固然可笑,但并非全無道理。招待費不可省,怎么用好就值得思考了,預算制、限額制、報告制、公示制,都有企業嘗試。實際...
一、發票稅點誰來承擔 商家要求消費者承擔發票稅點是逃稅避稅的常用手段,也是違法的行為,商家向消費者開具增值稅發票是法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
廣告公司,開票的是服務業,內容是廣告費,是5%的稅點,如果是開的服務費的話,是3%,營改增后,可以申請營業性增值稅6%可做抵扣。17%的稅點是銷售貿易類公司開具的發票,你們廣告公司是開不出的,只有做貿易銷售才可以申請17%的稅點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信用卡作為一種信用工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由于信用卡分期付款等貸款產品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陷入信用卡債務危機。如果哥哥因欠信用卡網貸坐牢,由誰來還?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哥哥欠下的信用卡網貸屬...
起訴費由起訴方預交,但由敗訴方負擔。 如勝訴人民法院應當退還,由敗訴方向人民法院交納。 《民訴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 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并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 ...
一分鐘了解收據、普票、增值稅專票異同,都是干貨! 一、發票和收據 發票,是國家工商部門為經營者制定的一種票據。發票所包含的稅收款項,...
債務人不能及時還款被起訴是正常情況,敗訴也是意料之中。 敗訴需要承擔訴訟費,這是基本規則,但也可以與對方商量不承擔或少承擔訴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