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1.法律知識欠缺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基礎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一般來說,一個人掌握的法律知識多則他的法律意識就強,反之,法律意識就弱。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習過一些法律知識,但通過課上的提問和調查可知,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還是比較欠缺的。比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各種糾紛,在問到“如果張三和李四發生涉及財產的糾紛時該怎么辦”,很多學生認為應該上訴到法院。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上訴”是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間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的,也就是說上訴是要有一審判決或裁定為基礎的。在發生民事糾紛后向法院提起相關訴訟被稱為“起訴”而非“上訴”。概念的混淆說明學生對某些法律知識比較欠缺的,而沒有相應法律知識為基礎,何談法律意識的提升?
另外,有些大學生雖然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識,但并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后兩次把摻有燒堿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傷的案例就是明證。劉海洋在被拘留后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
2.法制觀念不強
法制觀念同樣是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識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法律知識是法制觀念的基礎,并對后者起著直接的制約作用。由于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比較欠缺,法律基礎知識薄弱,造成他們的法制觀念不強甚至出現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
這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分不清,以為違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違法,因此造成一些人已經觸犯刑法卻還以為自己只是簡單的違法,從而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上述劉海洋案就是例證;第二,把握不住權利和義務的界限,往往過分地強調權利,而忽視了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得侵犯國家、集體、社會和他人權益的義務;第三,體會不到法律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只知道法律是用來制裁犯罪的,而沒有體會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保障作用;第四,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維護或者不相信法律的作用,從而放棄法律武器,采用報復手段,“以牙還牙”討回公道。2003年,浙江大學學生周一超在公務員錄用過程中因身體攜帶乙肝病毒被拒之門外后,對當地人事局的工作人員實施報復,造成一死一傷,結果被依法判處死刑。憤怒的周一超在法庭上當庭撕毀判決書,但是,判決書并不因為撕毀而失效。我們國家的行政訴訟制度已經確立并在不斷完善,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一年發生在安徽蕪湖的張先著訴蕪湖人事局一案,則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運用法律武器成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行政訴訟第一案,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思考。
3.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大學生是一個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也應該是一個較好的遵紀守法的群體。但是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律觀點、法制觀念都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出現了較多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情況。據統計,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會刑事犯罪的70%到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占17%,在大學生犯罪率17%中,盜竊罪約占70%。[2]而有些學生已經犯罪了還沒有認識到,在這種狀況下,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解決大學生法制觀念的缺失問題,讓法律得到尊重。
近年來一升再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頻頻向我們告示:校園并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還十分貧瘠。一些所謂的富二代,官二代。
他們不知道創業的艱辛,過著富足的生活,沒有憂慮,沒有生活上困境的擔憂,自然也無法體會窮人家孩子的疾苦,在他們看來,錢就可以擺平一切。 可是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東西是用錢沒法買的呢,比如愛,比如青春,比如時間,比如友誼,比如生命。
他們不在乎錢,當然也就不會在乎他人的生命,看看李剛兒子的一句:我爸是李剛!再看胡斌在事發后若無其事,甚至談笑風生,我不得不感嘆,要是這樣的人成了我們社會的下一代主人,這個社會會變成什么樣。 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當代大學生道德和法律的缺失,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大學生為什么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是教育本身的問題還是社會不良風氣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的,我們不能說我們的教育不存在任何問題,看看胡斌也是杭師院的學生,而李啟銘也是河北傳媒大學的學生,雖說大學自擴招以來,學生素質下降也是在所難免,可是一個大放厥詞:我爸是李剛!一個下毒手,沒撞死卻把人捅死!試問,這難道也是我們教育的“成果”?在配套的教育措施和師資力量不能及時跟上步伐的時候,學校教育難免有缺失之嫌,一味的狠抓“應試教育”和“專業技巧”,對于涉及到人格修養或品德操守的教育卻被束之高閣。
另外,除了學校之外,家庭教育的不足,家境殷實,孩子性格內向、孤傲,父母的溺愛,養成了家里的“小皇帝”類型,缺少有關人性和起碼的道德水準的教育,以至于在面對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時無法正常的選擇。 二、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 維護法律權威性。
成為一名合格大學生應當具備哪些法律意識呢?首先,應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法治理念,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制得以真正實現;其次,培養和樹立法律權威的觀念。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最后,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
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所以要教育大學生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三、加大宣傳力度、培養良好的法律思維方式。 一是要對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的薄弱環節教育,大學生由于年齡、閱歷、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在法律思維方式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認為“只要平平安安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學習,我一輩子都不會違法”,對法律不聞不學,自我法律保護意識差,也有一部分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遇事愛沖動.欠思考,“不該出手的時候出了手”,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另外還有的大學生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僅憑主觀臆斷,就下結論,胡亂猜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甚者會走向違法犯罪;二是把大學階段作為培養學生良好思維方式的最佳時期。
大學階段是當代青年學子受教育最關鍵的時期,由予他們社會經驗不足,加上年少輕狂,尤其是“80后”、90后,受成長環境的影響,思想上幼稚、道德上清高、思維上魯莽等等弱點都在影響著他的健康成長。因此,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三是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教育。
對于現今社會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諸如“胡長青受賄案”、“遠華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復雜案例,可組織學生看錄像,或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樹立“法大于權”的論點,培養良好的法律思維方式,從而使他們做到學法知法、懂法透徹、用法正確、守法堅定和護法頑強。 四、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做法律的忠實踐行者。
如今我們經過十年的寒窗苦讀,走進了大學,去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這樣才會得到了社會更多的尊重,在新的人生階段我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但我們不能丟掉做人的本性,如果自由習慣放松自我,這樣發展下去,我們的大學生將何去何從,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都應該去深思的問題。 大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要學做人,做一個最基本的公民,做一個守法護發時代青年學子,如果國家培養出一個有知識而沒有道德底線、沒有法律意識的大學生,那我們的未來、家人的期待、國家的希望,將是無從談起。
總之,我們當代大學生應增強自身道德素質建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責任意識,學會用于承擔責任,不能再遇到問題時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對待,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就算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最起碼要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法律意識的合格的公民,扛起自己的重任,拿出自己的風格,不辱祖國和人民給我們的殷切期望。
高校培養各類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要。
當今社會需要具備各種素質的人才,法律素質是現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現代法制社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學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從事生產和生活,一切活動必須納入法制的軌道。這就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在行為上依法辦事。
法律素質的提高有賴于法制教育,特別是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法律素質的提高更為迫切。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其法律素質的高低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法制觀念的樹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學校法制教育。一個人的法律素質不會自發的形成,必須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其培養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灌輸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價值觀;二是普及法律常識。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應該把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價值觀教育方面。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其目的不僅僅在于使學生了解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增強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者,作為21世紀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人才,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沒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較高的法律素質,就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培養良好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增強公民權利義務和當家作主的責任感,為將來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并在社會生活中帶頭學法、守法、用法,減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
對于改變我們民族多年來形成的輕視法律的心理、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這個道理,比如買票要排隊;走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我們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約束,否則任何事情都毫無秩序可言。而我們作為在校的學生,處在向邁進社會過度的時期,更是用紀律和規則來嚴格要求自己。
從規范日常行為做起,用規范來要求自己。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穿戴整潔、樸素大方,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襲,不接觸不健康、低級趣味的東西。學做品德高尚的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習慣。誠實守信,禮貌待人,尊敬老師,在校期間要勤奮學習,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愛護校校公物,不在黑板、墻壁、課桌、布告欄等處亂涂改刻畫。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保持心理健康。
同學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只要付出了,都會有收獲。
1.學習衛生法律法規這門課程對你有什么啟發 衛生法律法規是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加強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百課程,人類醫學模式的轉變,使醫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日益緊密,隨著社會法制化進程的加快,醫藥衛生領域日益需要強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
1.我想自學法律法規怎么樣才學好 以我的經驗回答,供您參考。如果您是出于實用角度,想學習并掌握法條規定,請您讀取我國各種法律、法規、規章的法條內容即可,當然,需按照基本法、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刑事法進行分類學習,在學習中您會了解實體法和...
1、基礎知識就是學習中基本的知識,包括常識、簡單實用的、容易記憶的。 2、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1)沒有基礎,何來進階,知識體系環環相扣,沒有夯實的基礎,知識體系只會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學習任何事物想要學好必須學好基礎,懂其原理...
你目前是律師么,我想還不是吧!那么你要先取得律師資格證。要取得律師資格證,首先得具備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 這樣有資格參加每年一次的司法考試。 通過后取得資格,到律師所申請實習, 實習一年后,才有資格申請成為執業律師。 如何學習法律并通過資格...
1.學了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室職業道德這門課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收獲 書中大量汲取了近年來國內外新聞法與新聞職業道德研究的重要成果,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新聞法與新聞職業道德的理論與實踐,其中不乏獨到的學術見解。在撰述方法上,以述為主、述論結合...
法學必選科目是政治。因為學法律會涉及到法律條文,跟政治知識是息息相關的,不懂政治的人很難學好法律,而且報考時某些高校要求選考政治科目。法學必選科目學法律政治是必選的一個科目,因為學法律會涉及到法律條文,跟政治知識是息息相關的,不懂政治的人又...
1.法律法規學習心得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更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教育承擔了使每一個社會成員社會化的重任,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意義更是毋庸置疑。人生在世,難免遇...
想說一句,學法學的話,數學是不需要學的.剛開始,只是學最基礎的法學理論,比如,憲法,法理學,中外法史...主要是打好基礎,掌握法學邏輯思維.以后,就是學習相關法,就像大家說的那樣.我認為,法學專業是一門很好的專業.但是想學好也不是那么簡單的...
1.學習法律的心得體會 600字 此次法制報告的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做優秀學生,做合格公民。結束之后我回過頭來想想朱老師的精彩演講,感到受益匪淺.不禁感慨:我們青少年正是犯罪的高發季節,如果我們稍稍不注意就會誤入歧途,身不由已....
1.公安機關公務員學法用法范文 學法用法的幾點體會 侯慧萍 通過參加襄垣縣人大法律培訓班學習,我對法律條文由表面理解到深層次內涵的深刻領悟,有了質的變化。對照所學的知識,結合本職工作,聯系到執政為民、依法辦事上,真...